長期在一線緝毒的邊防工作人員表示,現代社會人口、物資、金融、信息大流動,使得毒品販賣、運輸十分便捷。化學知識普及、化工技術發展,合成毒品加工異常容易,“這些都是我們始料不及、應對不力的。”

在海南,邊防部門近年來破獲的毒品犯罪案中超過一半借道物流快遞進行毒品運輸。“盡管我國有一般性規定,但沒有針對毒品的專項檢查製度,物流行業網點多、覆蓋區域大、寄遞周期短,給禁毒部門辦案帶來很大難度。”一位邊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一個更為明顯的短板是科技手段缺失。“大家覺得警犬查毒不錯,但是緝毒犬工作45分鍾之後就要休息,再幹半小時也就不幹了。”吳誌明說,由於技術設備研發不足,現在還沒有人造氣味識別機器等先進的緝毒設備,導致現場稽查能力較弱。

不少在一線工作的緝毒幹部表示,目前許多職能部門都承擔著打擊毒品犯罪的工作任務,但由於禁毒工作的特殊性,單部門作戰成為常態。其背後反映出,在頂層設計上還缺乏整體戰略規劃,各部門協同推進等方麵的體製機製保障還不到位。

禁毒,一場持續升級的“戰爭”

“因為長期吸毒破壞大腦靈活性和體能,很少有吸毒人員可以掙錢供自己吸毒。”吳誌明說,目前對毒品的判斷,還處在破了多少案件、繳獲多少毒品的階段,針對毒品對人民健康、公共安全、社會財富和經濟發展等影響,亟須建立一個係統的評估和及時預警機製,為實施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吳誌明認為,大國禁毒有很強的特殊性,針對當前毒品加速擴散的形勢,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要對禁毒下最大的決心,將源頭控製、鐵腕治毒的戰略目標和工作重點,列入“十三五”規劃,作為相關部門行政效能考核的重要內容。

曾參與海南緝毒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主席於迅建議,通過健全禁毒法律體係,提高禁毒法律的執行力度,尤其是基層執法。“南方地區,一些製毒工廠和村落長期存在,當地幹部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對村幹部實行一票否決製,從源頭打擊毒品泛濫。”

新形勢下規範物流企業的管理迫在眉睫。業內人士還表示,目前的相關禁毒法律法規還不能涵蓋物流行業禁毒工作的全部內容,很難真正推動物流行業禁毒工作的全麵深入開展,亟須健全和完善物流行業的禁毒專門性法律法規,強化物流行業的驗證、登記製度,遏製毒品物流的中間環節。

販毒地域廣、團夥成員多、涉及惡勢力犯罪等特點,正在多地涉毒案件中日益顯現。海南司法廳一位負責人表示,禁毒工作並非一省一地之力能夠做好,應構建全國統一的毒情監測、研判、預警平台和一個高度融合的禁毒合作機製,實現跨國、跨地區、跨部門的資源共享與合作。

更讓吳誌明感到緊迫的是,當前亟須提升緝毒硬件設備。“目前一線緝毒人員仍然依靠群眾線索、臥底調查等老方法,針對隱蔽運輸很難起到打擊作用,應將研發快速檢測毒品技術裝備等列入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力求突破,為各口岸單位、郵遞等行業對人體、車輛、貨物、包裹夾帶毒品的快速查驗提供技術支持。”

【編輯:王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