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Jung(2 / 2)

如果那時旁人注意到這個人『怪怪的』,並讓他盡快接受治療,還是可以恢複原樣的——隻要把被反轉的人格再一次反轉過來就可以了。

就算沒有恢複原狀,也可以逐漸適應這個被反轉的人格。因為,有時候裏人格更加開朗,更易平易近人,反而更受別人喜愛。隻不過對於旁人來說,切換了人格之後就覺得不再是同一個人了——像是『變了個人』一樣,雖然樣貌沒有改變,卻已經變成另外的人了。

總之,雖然這會讓人誤以為是心理問題的表現,但那是程度比較輕微的人格變化,其實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會發生。心靈失去了平衡,於是人格被反轉過來,這種狀況容易造成旁人的迷惑,就隻是這樣而已。

我們隻要維持心靈的平衡,注意不要讓人格反轉過來就好了。如果靠自己的力量無法複原的話,尋求旁人或醫生的協助就可以了。

雖說如此,但不管是表人格還是裏人格都是『自己』的一部份,所以很難判斷自己的內心是否保持著平衡。心靈是肉眼無法觀察的,也不像皮膚病或蛀牙那麼容易察覺——很難確切地感受到疼痛或是外表的變化,也很難檢查出來。

若看不到,也就診斷不了,就連自己的身體狀況也管理不了。

就連自己有沒有病也不知道。

“但是,還是有機會從縫隙間窺視自己的裏人格,而那個縫隙就是夢。”

我打算切入正題,身子略微往前傾了傾。

而你就隻是這麼出神地呆立著。

“人類的心靈,大致可以分成『意識』與『無意識』兩層。表人格就是『意識』,與現實相連接的上層。然而,內心深處卻蔓延著『無意識』,第二人格就在那裏徘徊。那裏記錄著過去的記憶與見聞,將各種各樣的事情化作象征。可以從中窺視這些被化作象征的『無意識』之縫隙——也就是所謂的夢。”

你身處夢境之中。

也就是——身處你的『無意識』之中。

“『意識』是無法一直運作下去的,需要休息。所以才會有睡眠,讓人類的身心每天都能休息。做夢之時,『意識』被『無意識』給取代。這時你一直都身處內心世界,『無意識』成為了主角,徘徊著,遊蕩著。唯獨在你『意識』休息的時候,刹那之間的『無意識』的故事——那就是夢。”

那就是我們現在置身之處。

你在夢境裏的記憶與感情,都會化作象征。其中有一些特別的東西,你對它們留有強烈的印象,比如小紅傘、信號燈——還有其他種種事物,化作鮮明的象征,對你的『無意識』產生非常細微的影響。

給予夢境,也就是『無意識』某些變化,產生某些效果。

因為是效果,我暫時將其稱為『effect』。(譯注:エフェクト,即英文的效果。之後統一翻成效果。)

你必須要在『無意識』之中收集那些化為象征的事物,通過解讀它們來整理自己的內心。就像其他人每晚做夢時所做的那樣——向自己的內心妥協,盡情漫遊於『無意識』之中,治愈自己內心的傷痛。

然後,必須回到現實。

體諒並整理自己的心,獲得滿足之後,就必須從夢中醒來。

如果不這樣做,你的現實就會——

你的『意識』就會無法得到救贖了,你就永遠都無法回到現實裏了。

一直被『無意識』拉著走,任其擺布是不行的。

因為聯係著現實世界的是你的『意識』,必須要讓它蘇醒,麵對現實——那才是正常的生活,而我希望你能好好地活下去。

縱使你的現實再怎麼殘酷,失去平衡翻覆的船隻還是得航行於名為現實的汪洋大海中。

我明明已經下定了那樣的決心,拚命地向你訴說著這些。

然而你卻不發一語,就隻是緊緊地盯著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