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級衛視新聞節目的創新
聲屏世界
作者:高博
【摘 要】麵對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衝擊,電視媒體如何轉型是其不得不麵對的問題。浙江衛視在我國省級衛視中比較有影響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其新聞節目通過轉變傳播觀念、節目形式創新等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本文通過探討浙江衛視新聞節目的創新實踐,梳理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應對之策。
【關鍵詞】浙江衛視 新聞節目 媒介融合
新時期以互聯網、手機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挑戰是不能回避的一個現實問題。比如:央視的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和新華社創辦的新華網絡電視(CNC)的正式開播,這說明新媒介正在侵襲傳統媒體的業務領域,新的傳播界格局正在形成。
對於電視媒體來說,新聞節目是其生存之本。但在新媒體衝擊下,廣電媒體的新聞節目隻有利用新媒體技術,積極走向融合,才能使“新聞立台”口號不陷入空談。浙江衛視在我國省級衛視中比較有影響力,在利用新媒體方麵一直走在我國電視行業的前列,比如首創電視與網絡實時互動的新聞深度評論節目《新聞深一度》,創建官方微博“浙江衛視中國藍”為網友提供交流平台等,這些形式對其它媒體來說都有一定借鑒意義。
一、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是指新的技術支撐體係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誌、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麵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①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消解了傳播者和受眾的界限,其特點有以下三點。
1、傳播過程的雙向性
傳統媒體的傳播主體是專門的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傳播過程中的反饋通常來說是間接的。但在新媒介環境下,受眾的參與性更強,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充當信息的發布者。相對傳統媒體的“主導受眾型”,新媒體是“受眾主導型”。新媒體信息傳播過程是雙向的,受眾不再輕易受媒體擺布,而是可以通過新媒體的互動,影響信息傳播者。
2、傳播方式的多樣性
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單一,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則是多媒體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形式多樣,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可融文字、音頻、畫麵為一體,體現了極大的融合性,改變了以前由少數傳播機構壟斷資源的狀況。
3、傳播信息的及時性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傳播信息更加迅速及時。新媒體傳播訊息無時間限製,人們可以隨時在網絡上發布信息,信息獲取更加及時與快捷。
二、新媒體對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挑戰
與報紙、廣播相比,電視有著其畫麵的優勢。電視新聞節目的特點也在於其聲畫互補,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可以采取現場直播的方式進行報道。但相對電視媒體來說,新媒體則擁有更強的生命力,自主交互性的即時傳播增加了邊界優勢,打破了時空限製,自媒體式的輻射模式在價值上更能符合受眾的偏好,易於博取受眾在情感上的認同。②Web2.0時代以手機、網絡等為代表的新媒介正在迅速“蠶食”電視的觀眾與市場,年輕人更喜歡從手機、網絡上獲取新聞。人們對電視的依賴感正在減弱,它不再是人們獲取新聞的第一途徑。相對新媒體雙向互動的即時傳播模式,電視新聞節目有著其致命的缺陷:節目轉瞬即逝,受眾觀看節目的選擇性差,信息反饋方式較為滯後等。當然,新媒體在信息安全和真實性上也有一定不足,但是我們必須認清新媒體已對傳統媒體造成衝擊這個事實。可以說新媒介生態改變了電視新聞節目的生存環境,也改變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存在狀態。
新聞節目對電視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中央媒體,還是省市級電視台都將“新聞立台”這一理念作為立身之本。但現在對省級衛視而言,除了麵對央視的資源優勢,地市級電視台新聞節目的民生優勢,還需麵對新媒體的衝擊。內外夾擊的省級衛視新聞節目如何轉型是其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但需要看到的是新媒體給省級衛視新聞節目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也帶來了機遇,電視媒體可以借助於新媒體,與之融合,在網絡中全麵注入電視“基因”。浙江衛視新聞節目利用新媒體技術塑造品牌,打造特色新聞節目的過程對於其它衛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三、浙江衛視新聞節目的創新
浙江衛視新聞節目在三大板塊(新聞節目、自辦欄目、電視劇)中是最重要的,其新聞節目包括《浙江新聞聯播》《新聞直通車》和新聞評論性節目《新聞深一度》。現浙江衛視每天新聞播出時間大約有200分鍾,早、中、晚滾動播出,《浙江衛視新聞》的收視率明顯高於其他各頻道的新聞欄目。在新媒體所引發的數字化浪潮的衝擊下,浙江衛視積極尋求新聞節目與多媒體的融合之路,新聞節目的轉型取得不俗效果,成功踐行了“新聞立台”的這一媒體理念。其打造“中國藍”品牌之路,有以下幾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