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空間地理信息係統建設的對策建議
專稿
作者:史曉平 李華光
【摘 要】 基於港口空間地理信息係統對於“智慧航運”建設的重要基礎性作用,以上海港為例,分析港口空間地理信息係統建設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等重大戰略實施中的現實意義,從局部經驗、信息科技和信息數據等3個方麵論證上海港空間地理信息係統建設實現的條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上海港空間地理信息係統建設的對策建議:把握我國加強海洋經濟建設的曆史性機遇、爭取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有關部門的支持、夯實空間地理基礎數據建設基礎、完善信息基礎平台。
【關鍵詞】 智慧交通;智慧航運;上海港;空間地理信息係統
0 引 言
在2014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提出:全麵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的發展。綜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關鍵,綠色交通是引領,平安交通是基礎,“四個交通”相互關聯、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發展的有機體係。加快發展智慧交通是推進交通運輸管理創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交通運輸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水運是現代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型物資的最主要運輸方式。上海港作為國內最大、最繁忙、最重要的港口,在我國社會和經濟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智慧航運”是“智慧交通”在水運領域的具體體現。如何在上海港落實好“智慧交通”建設戰略,實現“智慧航運”,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現實命題。
1 上海港空間地理信息係統建設的 現實意義
1.1 “智慧交通”建設的內在要求
“智慧交通”的本質要求是“以信息化、智能化為牽引,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管理和服務全麵融合,實現交通運輸設施裝備、運輸組織的智能化和運營效率、服務質量的提升”“注重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領和提升交通運輸管理效能,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行業監管、運行管理和服務領域的深度應用”。在水運管理領域,如何有效地提高航道的通航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港口設施,為港口交通組織、港口生產調度、航運綜合管理服務,是“智慧航運”的題中之義。一方麵,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智慧航運”建設提供了現實可能性;另一方麵,“智慧航運”的基礎在於航運各類相關信息的高度聚合和有效應用,必然要求建立港口空間地理信息係統,為“智慧航運”建設的實現提供技術和數據基礎,在可視化數字地圖顯示平台上實現航運要素的查詢、定位,相關信息的顯示等功能,從而為船舶安全航行、港口規劃和建設、港口物流以及相關國防軍事活動等提供決策支持,打造我國航運“升級版”。
1.2 “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2011年,上海提出建設“智慧城市”。這是上海深化實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重要舉措。目前,《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已經順利完成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4年9月,上海發布《上海智慧城市建設2014―2016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智慧交通”和“智慧航運”建設列入專項建設內容。“智慧航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在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中應更主動地適應互聯網和先進信息技術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更加突出智慧應用。建設上海港空間地理信息係統,推進和發展“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全方位打造智能型現代化港口,既是實現“智慧航運”最為基礎的一項內容,同時也可以有效服務於“智慧城市”的建設。
1.3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不僅需要提升硬件基礎設施,更需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真正意義上的航運中心,是依賴於服務和知識的第二代及第三代航運中心。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海量數據的出現,傳統的港口生產組織管理模式、安全保障管理手段等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發展的要求。現代社會是海量信息的社會,對不斷發展中的航運而言,亦是如此。港口空間地理信息係統是打造“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的基礎,與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息息相關,一旦建成,將會在“智慧航運”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使多方受益。港口空間地理信息係統在充分掌握港口、航道等相關要素信息的基礎上,采用地理信息係統、遙感、數據庫等技術,結合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高效、便利地進行信息數據的整合利用,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將港口水域的整體概況、自然條件、地理形勢(地理位置、範圍、麵積、區域形勢等特征)、環境組成、功能設施等特征詳細呈現給用戶,從而為船舶航行、港口規劃與建設、海洋經濟開發、水上安全監管和相關軍事活動等提供決策輔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航運”。作為有效的輔助決策工具,港口空間地理信息係統能夠做到:使航運交通的組織更加有效;能夠提高船舶進出港的效率,降低安全風險;提供港口、航道信息服務,助力導航服務;通過信息交互融合和大數據應用,為企業、行業和政府管理部門提供在線管理、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基準評估、指數編製等服務,輔助企業優化業務管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助推航運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