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被學生帶回來了,檢查之後的結果還是讓我很欣慰的。有不少家長寫下了批語。有的有點簡單,但一筆一畫中能看出她的認真;有的還很專業,評價得頭頭是道;最讓我感動的是在文章後袒露自己的真實感受的留言,有一位母親吐露心聲,甚至寫下了長達500多字的感慨。
三
結合學生的這次創作,我以《獻給母親的康乃馨》為題,進行了一次有針對性的作文講評課。
事先,我摘選了幾篇學生習作作為範文,印發給學生。上課時,我引導學生先去自讀,對照之下,對作文進行了點評分析,學生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處。然後我再加以總結,明確寫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對筆下人物流露情感的一段曆程。借事抒情,所選的材料一定是能觸動心靈的事情,在敘述之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針對幾篇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我指出,在抒寫自己的真實感情時不能有先入之見,應健康積極;情感的宣泄應該自然適度,不能把作文當做發泄的平台。並且引用了幾位母親寫的評語來幫助他們理解體會。
在學生們有所感悟之後,我又教他們具體的寫作方法,如用生活寫真法、細節顯情法和氛圍渲染法來抒發情感,並作了範文展示。然後讓學生就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正。
四
恰逢母親節來臨,我讓每個學生親手製作一張卡片,精心繪製,巧妙設計。然後在卡片上寫上一段文字:可以是一份祝福,也可以是一段回憶;可以是一時的感動,也可以是一時的感悟……總之,要求寫一點實實在在的內容,能表現出你足夠的真誠。稍作字數規定,語言也要求富有文采。完成之後還在全班加以展示,並進行評比。課後由學生把卡片作為禮物,送給自己的母親。
學生在送卡片時,我要求他們注意母親接到卡片和閱讀時的神態及言行,為有關人物描寫方法的訓練積累素材。
這次作文訓練曆時較長,學生就同一主題進行了反複練習。我相信能取得的教學效果是多方麵的:由母親這個人物形象拓展開來,學生應該能了解並掌握進行人物創作的技巧,這是知識積累。學會在文章中說真話,訴真情;個人和小組修改作文,提高再次創作的水平,這是能力訓練。對母親敞開胸懷,與家人真心交流,貼近母親,理解親情,這是德育熏陶。有計劃、係統性的作文訓練,帶來的是學生作文能力的多元提升。
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和日常生活聯係起來,除了時間的保證外,還要有科學係統的計劃,注意學生寫作能力水平發展的層次性、漸進性,進行基礎、係統的寫作能力訓練。顧及學生思維發展水平,進行有效的課堂引導;顧及學生的寫作心理,通過精心的批閱、生動活潑的富有成效的評講和交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我相信隻要持之以恒地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係統訓練,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