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思考】寫具體,想分明
在現代化設備被充分使用的今天,要再現或虛擬場景是比較容易的事情,這在小學也不失為習作教學的一種快捷的法子,這種法子,學生也很容易陶醉其中,但從筆者實際的教學中發現,這種現代化手段的運用,更多地是在起著催醒的作用,在虛擬的世界裏,他們更多地停留在抒發的邊緣,要有真感情,必須要有真體驗,有真體驗,才能寫出真策略,情與智才得到陶冶和培養,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一、做實在,才更能寫具體
我們認識一個事物,常常通過“親耳聽、親眼見、心裏想、親身做”四個途徑達成,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親身做”。“行為知之始,知為行之成”(陶行知),做既可以檢驗知識,又可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有實踐課,還可以通過課外活動、課間活動、節假日時間安排學生活動,將活動的內容通過日記的形式先記下來,然後進行修正、加工。活動可以有組織地進行,也可以做個預案,將活動組織好,這種預案可以由語文教師去設計,也可以由學生去設計。讓學生設計的方案,家長、教師最好部分地參與調整,因為小學生的預案設計想的肯定不會太周到的。當然,如果引導他們自己去修正會更好,就如例案中的“小鬼當家”活動一樣的,為了搞好這個活動,筆者特地召開了家長會,對做好家校配合作了具體布置,如春天來了,有的學校有太多的顧慮,將過去的踏青活動取消了,而孩子的心中仍然惦記著,怎麼辦呢,可以利用節假日動員學生和家長商量,讓家長帶孩子一起去踏青,把權力孩子,給孩子經費主權,讓他們來安排一日的行程和費用。活動過程的精彩瞬間,要讓學生拍照留念,為習作積累素材。
二、寫具體,還要能想分明
習作如做事,要抓住重點,在習作中如事無巨細地寫,那麼,就會給人雲裏霧裏的感覺,抓住重點,層層推進,會給人一個綱舉目張的感覺。
同樣寫《今天我當家》的文章,李同學在文章寫道,他是如何拿出幾種方案,如何做到民主集中,然後,大家如何一起快快樂出遊,出遊過程中,他是如何安排住行的過程,最後,寫出了謀事的不易,做事的快樂與艱難,進而聯想到爸媽的辛苦,層層推進,文章逐漸走上了高潮。而吳同學在習作中開篇第一句,就是“今天我當家,春遊去!”然後就大寫特寫途中見聞,把一個寫事的文章,當成寫景的文章來布局,沒寫清楚為什麼我當家、怎樣當、結果如何,這樣的文章自然不會太理想的。
總之,在小學習作教學中,讓學生做做,寫寫,他們會更專注,專注於事,專注於文,會在專注放下壓力,輕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