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小學生的寫作指導策略(2 / 2)

三、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多讀多寫

閱讀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豐富我們的想象力,提升我們的創造能力。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幫助學生有目的的製訂讀書計劃。按照計劃有序的讀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如科幻讀物、四大名著、作文選、現當代少兒文學作品等,體裁多樣,內容全麵。讀後讓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讀的一本書,並說明喜歡的理由,大家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收獲的喜悅。

讀書是知識的積累,寫作就是能力的提高,隻有讀寫相結合,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寫作能力。我在培養學生讀書的同時,還引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抄錄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優美詞句等;其次還鼓勵學生寫日記。日記的內容不限,長短不限,把自己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日記、周記的形式寫下來,這就是取之不盡的作文材料。如在一次習作寫校園的一角時,有的同學關注到了校園裏的榆葉梅。那時,正是榆葉梅開得嬌豔的時候,同學們能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句式來描寫榆葉梅的花,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四、引領學生學會自改、互改習作

新課程中明確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但現在很多學生都沒有養成修改習作的習慣,習作時總是一次就完成,自認為不經過修改的就是好文章了。為了讓學生養成修改習作的習慣,提高他們修改習作的能力,我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作文的批改、講評中。

首先我讓學生自改,要求學生做到自讀習作,修改文章中的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病句等,養成修改習慣;然後和同桌進行交換閱讀修改,劃出認為有問題的語句做修改,修改完後相互交流修改原因。這樣學生既提高了鑒賞能力,又體驗到了習作的快樂。其次,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評改習作,要求小組成員認真品讀別組的作文,看是否切題,認真評改,指出優缺點,提出修改意見,教師適當的指導與鼓勵,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學習他人作文中的優點,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例如,有一次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展,學生興高采烈的回來,談論著觀看到的稀奇的事物,我看到學生的興趣很濃,就讓他們把看到的寫下來。學生們寫的很快,但我發現有些學生沒有把聲、光、電等事物工作原理講清楚,於是,我就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取長補短,經過一節課的交流與探討,學生們終於弄懂了“全息圖象” “會唱歌跳舞的機器人” “電磁場”等工作的原理,學生又重新整理習作,使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更上一層樓,這正所謂文章不厭百回改。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在作文教學中,隻要我們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培養學生積累素材,指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觀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解決寫作中的“無米之炊”問題。學生就會從討厭作文變為喜歡,從無話可說變滔滔不絕,從而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