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2 / 2)

三、引導學生增加對作文情感的描寫

小學生的作文大多集中在對故事的描述,而缺乏自己對事件情感的表達。情感的表達是一篇好作文的精髓所在,沒有情感的作文就是流水賬的記錄。但是,小學生在模仿作文的學習中大多集中在對語句和語篇的模仿上,而情感是無法通過語言模仿實現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增加學生的情感體會。例如,在《我的家鄉》的作文教學中,教師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踐,先將我的家鄉縮小為《我的校園》,然後引導學生到校園中觀察,觀察校園中的景物,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景物的特征,在二節課後關注學生的活動,引導學生選擇關注一兩個活動,關注這些活動的細節,活動可以是集體的活動,也可以是幾個學生的活動,可以是班級組織的活動,也可以是學生的自由活動,並表達為什麼選擇這些活動。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產生對自己校園的獨特認識和獨特情感,然後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小組表達,引導學生用語言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並在分享中體會別人的觀察視角和別人的獨特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具體的命題來突出我的校園的獨特性和自己對我的校園的獨特情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突破需要密切聯係小學生的生活,引導小學生展開對生活事件細節的關注,關注自己生活的細節產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進而進行自己情感的表達,從而脫離傳統作文教學單純依靠模仿而造成作文內容雷同表達,缺乏情感的共性特征。小學作文教學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教學,是基於學生生活感悟和生活經驗的,因此小學作文教學要實現生活化。

【參考文獻】

【1】董文豔. 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途徑【J】. 考試周刊,2013(99)

【2】朱雪雲.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作文生活化芻議【J】. 課程教育研究,2014(07)

【3】李金和. 構建生活與作文的橋梁——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