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同學們一個個玩得熱火朝天,我也控製不住,花五元錢買了一個。玩了沒幾次,我發現它的性能不大好,便咬咬牙,用壓歲錢買了個三十元的精品。過了幾天,我過生日,哥哥送我一個更好的,有一百多元呢!有了好的玩具,可技術不到家,我隻會簡單的幾招。於是,我偷偷地跟在同桌和老班的後麵學藝,終於學會了六種技法,如“狗咬 Dog Bite”“飛碟UFO”,還有“東京鐵塔 Tokyo Tower”、升降梯等。課後,隻要作業做好了,我就專心地練上幾下,以我現在的水平,我可以和老師PK了,回到家裏,玩溜溜球是作業之外的頭等大事,有時甚至都忘了吃飯。
老師知道到我們對溜溜球這麼感興趣,便決定進行一場溜溜球比賽。同學們高興得又蹦又跳。比賽進行得相當激烈,既比規定動作,又比自選動作,確實有不少精彩的表演,讓人歎為觀止。結果,男生李同學和王同學分獲一、二名。我呢,很慚愧,一開始就被淘汰出局了;女生也不甘示弱,最佳的女選手吳一點兒也不比我差。這股流行之風大概維持了兩個多月,現在校園裏又有了新的流行趨勢。現在想起來,玩溜溜球也有好處,能讓我們獲得更多的生活樂趣。
【案例解析】同玩同寫同進退
要讓教者寫出學生的生活,必須和學生打成一片,寫出來的習作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去掉“夫子腔”要想和學生玩得自然,正裝最好不要穿,因為你站在學生中,一下子就把自己孤立了,筆者喜歡在課間和孩子一樣的趴在地上打小球、拍洋片。雖然,一手灰,一頭汗,但很開心,玩的時候,要忘記自己是老師,要全身心地放鬆,幾乎進入一種半催眠狀態,陶醉在兒時的快樂裏,和孩子一樣玩,一樣爭,一樣讓,這樣學生才不會與教師有距離感。當學生習作的時候,教者也當場寫,可以向學生挑戰,不要以為教師有什麼了不起,其實真的站到課堂上,以孩子的口吻習作,未必教師能占到什麼優勢,學生熟悉的教師未必熟悉,學生課堂上能靜心和教師比拚,教師未必能靜下心來。比賽時間一到,大家拿出來,比一比,你要求學生是正楷字,你也必須是正楷字,你讓學生用作文本,你也用作文本,比字數比書寫比內容,誰也不搞特殊,你會發現,教師有時不比學生高明在哪裏。
和小學生一起習作,過去我們似乎也做了——因為我們也經常寫“下水文”。然而,這種下水,常常是以一個教練的身份去“涉水”,當我們和學生一起習作的時候,就那麼多時間,就那麼多的信息,你來試試,看能不能當場拿出符合孩子品味的習作來?筆者在多次的嚐試中,發現學生也有諸多的不易,更發現要學會尊重別人。“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樣。不尊重別人感情的人,最終隻會引起別人的討厭和憎恨。”(戴爾·卡耐基)作為教師要甘做紅葉,笑迎花開,隻有這樣,師生才能兩情相悅,我們的教育與教學才能碩果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