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賣水果的對我說:“我也有一個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她正在家裏等我給她買一本《作文選》回去呢!我們農村的孩子比不上你們城裏,能讓她上學就不容易了……”看得出,他一副無奈的樣子。“四斤,八元錢。”他稱完橘子說。媽媽付了錢,就帶著我騎著摩托車走了。“喂,還要找你兩塊錢呢!”我坐在摩托車上,看見那個人正在後麵追著喊……一路上,我吃著又甜又大的橘子,心裏卻酸溜溜的。不知那個人的橘子什麼時候能賣完,他的孩子能不能看上《作文選》……
筆者在習作中,出示了該生的習作後,有的學生討論這篇文章的立意可能想說這位農民的不易,但光有語言的描寫是不夠的,最好進一步觀察其表情、衣著,加上旁邊人物的介紹加以佐證。最好通過調查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或驗證這個農民的語言。有的說,作為一個寫體驗的文章,作者的體驗少了些,旁觀的成分多了些。
六、升華生活,商討評析
1.自己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
2.自由選擇夥伴,互改習作。
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析。
【案例思考】多看、多演
初中生的學習是很緊張的,不可能每件事都讓他們做一次然後再來寫作文,有的事,一看便知的,讓他們去看看也長見識。看事是一個方麵,看書也是一種體驗,書看得多了,知識寬了,悟性強了,回到生活,學生就會和書本知識進行對接,產生聯想進而豐富生活,體驗也會促進學生對所讀書本進行反思。
如:筆者上《送東陽馬生序》時,就讓學生結合學校的情形看,看學生,看教師,然後來寫教師,有的同學通過細致觀察之後,將自己觀察到的點點滴滴寫入日記中,有的同學:“我的老師下鄉家訪,了解到我由於父母在外,我不聽爺爺奶奶管教,更不想讀書。他就騎車找到我家,當時我正扛著黃鱔簍子往家走,看到他我害羞得撒腿就跑,他幾次到我家都撲了空……是他的堅持打動了我,我終於肯聽他的話,開學後繼續上學……是老師把我當子女一樣的照顧,我才多了笑容,變得樂觀,多少次在夢裏我衝著老師叫媽媽,老師,您就是我的媽媽呀!”
多演,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生活中有的事情是可以搬進課堂進行演示,戲劇是生活的一麵鏡子,可以將課本內容進行演示,可以將生活情境進行演示。將生活中看到的、平時讀過的、課堂上演過的,寫進作文中,進行加工提升,一定會讓我們的作文質量得到提升。
如:《變色龍》教學與作文嫁接片斷:
1. 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化的主要內容。
2. 討論如何將《變色龍》改編為劇本?
在討論中,有的學生說劇中人物主要警官、巡警、首飾匠、廚師、
旁觀者、狗;有的說主要可以通過畫外音或主要人物的對話來展示。語言的選擇可以將書上的陳述語進行變通。
3.寫出你在改編和演出過程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