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升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被動的閱讀永遠比不上主動閱讀的高效率。所謂興趣即可以理解為好奇心,學生有繼續讀下去的欲望。所以我們作為老師就應該在課堂上引發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激發他們主動去閱讀的樂趣。具體的做法可以是挑出節課專門作為閱讀課,讓同學們每個人帶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在課堂上交換閱讀,或者是老師講述世界名著的競選片段,在關鍵部分故意“賣關子”,留下懸念,學生們由於好奇,課下一定會尋找相關書籍閱讀,從而促使學生們主動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積極性。
三、注意總結和歸納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忘了之前所讀書的內容,隻記得一個大概事情發展線索,而其中所運用的詞彙、手法、典故等等都忘得一幹二淨。
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後注意做讀書筆記,歸納出讀書之後的感想,書中精彩的地方精彩在哪裏,運用了什麼手法去表現等等,隻有定期的歸納和總結,才可以真正的理解和記憶閱讀中的精髓。隻有這樣做,才能使書中的優秀之處記在自己的心裏,才能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
老師在課堂上就要經常強調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並定期布置作業,督促學生們確實做了筆記,還要不定期的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和其他同學分享,做到資源共享最大化。
四、有選擇性的閱讀
在大眾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學生們所能觸及到的書籍種類多種多樣,既有世界名著,又包括一些言情小說類的“快餐文學”,甚至還有一些包含色情、恐怖、暴力、凶殺元素的讀物。對於初中生來說,有選擇性的去閱讀書籍對於積澱文學素養十分重要,閱讀一些不良讀物,不但不會積累文學素養,而且還會對他們已經積累的文化底蘊造成扭曲,甚至還會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對於初中生來說,老師和家長指導和監督他們要有選擇性的去閱讀,閱讀適合他們這一年齡段的書籍,這樣才能避免他們被一些不良書籍所影響。
初中時代是文學素養養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如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那麼對於學生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綜上四個方麵,是本人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結合平時的教育工作經驗,所總結出來的有關於提升初中生文化底蘊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為各位同行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幫助,也希望各位同行提出意見和建議,讓我們一同為語文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