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地理課的時間、空間是固定的,對每個老師都一樣,而不同的教師上課,效率、效果卻不一樣。這不僅與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口才有關,而且與教師的課堂調控有關。由於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用具、教學手段參與複雜的師生知識傳遞、情感交流的活動,因而活動中的因素隻要有所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效率效果。教師既是活動中的因素,也是這些因素的調控者,必須根據課堂的實際進行以下幾個方麵的調控,使課堂教學循循善誘,層次分明,難易得當。
1.認真備課,合理分解教學重點
一堂課總是有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是由許多知識組合的,如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合理恰當的分解知識點是教師備課過程中最應該處理好的問題。
課堂教學不是一個人的課堂,應該在每一個環節中都實現與學生有互動。否則,教學時就會出現前緊後鬆或前鬆後緊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失衡現象。
2.有效教學,生動課堂的感性認識
常規的地理知識是單調而枯燥的。要想讓山川河流生動起來,讓風土民情沁入人心。教師就不能停留在讓學生看教材、看插圖、死記硬背的方法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有效教學。應對這些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異域民族的獨特風情等),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如講述日本的富士山時,可以指導學生看課本中的彩圖,並介紹“富士山呈圓錐形,山頂的積雪就像秀麗的少女戴了一頂白色的紗由,更增添了富士山的嫵媚”。雖是寥寥數語,但卻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的作用。教師的語言是調控學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師要善於運用語言的效能,把教學內容及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重點內容可應用重音,放慢速度或者稍作停頓,也可以用以場,同時還輔之以簡單明了、形歇腳的體態語言(麵部表情、手勢等),使學生達到心神領會的境界。
第四,隨機處理偶發事件,還課堂一份專注平靜
正確處理外界對課堂的衝擊,化不利為有利課堂不是處在真空,必然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和衝擊,諸如突然傳來的一聲響,或者突然闖進的不速之客等。教師要處變不驚,馬上探清情況,迅速應對,將不利因素轉化為課堂中一個幽默的小插曲,讓學生稍作放鬆又回到教學中去。例如,一位教師正在非常投入地授課,一位學生家長突然闖進教室給孩子送毛衣,全體學生都看著這位不速之客笑。教師見此情景,隨口念出了《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惟恐遲遲歸。”並說道:“好好上課吧,以實際行動回報家長!”課堂又回歸了專注與平靜。
此外,課堂上學會有不良行為,教師應仔細觀察,並區別對待。
地理課堂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更應該是教師調控,互動學習的過程。隻有合理調控課堂教學才能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