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變傳統的作文輔導模式。傳統的作文訓練,總是布置寫作要求——命題——寫作,訓練模式單一,又不能緊密聯係單元課文,既降低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增強了寫作難度。教師可先提供範文或精彩片段,輔導時利用範文去指導學生寫作,通過實例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寫作的困難自然也就減少了。教師也可以在平時教學中將課文閱讀欣賞與寫作方法緊密聯係起來,有意識的將課文的教學由方法指導拓展至寫法鑒賞,鑒賞其中描寫的出色、詞句的鮮明,中心的新穎,構思的獨特,立意的高遠,於無形中讓學生掌握作品中的寫作技巧。
3.多樣化的作文評價機製。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習慣用最終目標去衡量,學生辛辛苦苦寫了一篇文章,很少能得優秀,有的學生甚至一學期都沒能得一個及格。如果在習作評價時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新穎的選材、巧妙的構思、傳神的描寫、精辟的議論、抒發的真情、準確的用詞等,都可以成為表揚的對象。即使還存在些問題,也不吝嗇 “優秀”成績的評價。隻有讓學生的自我價值得到肯定,學生的寫作激情才會得到提高,寫作才有前進的動力。
評價學生作文還可根據學生作文能力的強弱,鼓勵習作優秀的學生努力品嚐校報發表的喜悅,鼓勵習作中等的學生競爭黑板報“精彩片段欄”的展示、幫助寫作能力不強的學生參加詞語填空比賽,這樣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也讓每一位學生在成功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評價學生作文,還可在學期結束時,比一比誰的作文題目最新穎、誰的開頭最吸引人、誰的構思最巧妙、誰的感情最真摯……創意越多、肯定越多。期末的總決賽,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作文的評價,寫作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就得到了提高。
4.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修改方式。教師可挑選一篇存在問題典型的習作,把作文及要求投影出來,讓全班學生讀文章尋找優缺點,再引導學生討論明確存在的問題和修改的辦法,最後教師示範修改,教給學生“增、刪、改、調”的方法;也可以老師先整體瀏覽作文,後展示作文普遍存在的優缺點,再讓小組用討論的形式進行自改。學生自改是可如下操作:先讓小組成員互讀作文,然後小組討論後修改,教師再對修改的作文進行批改,最後讓學生根據老師意見進行二次修改。每一篇精心修改的作文,都讓學生謄抄在自編的“作文選”中,持之以恒,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有一本屬於自己的作品集,它不僅能展現了學生成長的歡樂和痛苦、失望和希望,也能呈現學生作文進步的軌跡。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但對於不同的學生個體,因材施教,采取分層的教學,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作文分層教學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