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視表達真情實感
作文內容符合社會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稱為好的作文。小學生年齡小,對於世界的認識是比較模糊的,善惡觀念也是沒那麼清晰。作為老師,應該賦予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引導。怎樣讓學生不再是依葫蘆畫瓢,而是在自己的作文中表達自己真正的情感,是我們老師應該關注的。老師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心態,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的同時,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傳遞正能量,讓學生擁有積極的思想,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是符合社會期望的價值取向。一篇文章,隻有有了作者的情感在裏麵,才有真正的靈魂,才能感動讀者。同時這樣也才能讓學生更有興趣去寫作,而不是敷衍性地完成作業。
五、重視課後作文修改
小學作文課堂之所以缺乏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老師沒有重視作文課後的修改。當作文課結束後,老師對作文的輔導也馬上結束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其實一堂作文課,除了課堂的教學外,課後的修改也同樣重要。很多老師隻是對學生作文給了批閱意見後,就沒怎麼管了,學生看了老師的評語,就將作文本一扔,根本沒想到怎樣去完善和修改。
“文章不厭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以下方法:
1.朗讀修改法。學生習作後,先大聲朗讀幾遍,針對字詞句標點等毛病,進行初次修改;
2.同學互評法。即同桌(或小組)互改互批,學生積極參與,互挑毛病,共同修改;
3.教師講評法。在學生自改、小組互改的基礎上,教師挑選幾篇各具特色的習作進行對比講評;
4.佳作參考法。每次選擇幾篇佳作,貼在班級學習園地上,讓學生閱讀、欣賞。
總之,要提高農村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時間共同努力,並結合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訓練形式,讓學生感受作文的樂趣,才能讓作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茹紅忠.審視與探尋:合適的作文評價標準【J】.語文月刊,2012(01)
【2】曲慧.領異標新二月花——淺談創新思維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月刊,2011(10)
【3】陳珍.作文教學應回歸思維訓練【J】.語文月刊,2011(08)
【4】何善亮.論有效教學的實踐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0(05)
【5】榮維東.談寫作課程的三大範式【J】.課程·教材·教法,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