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進多彩生活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動。如:遊戲、學習、吃飯、旅遊、休息等等都是組成生活的要素。而藝術是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加工,並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它。生活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其實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藝術。比如說遊戲,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身心得到充分的、健康的發展。孩子在玩中得知,樂中求真,玩中受到藝術的熏陶。因此我們可以以各種遊戲的場麵來擴展孩子的思路,提出命題,如:跳格子、切西瓜、捉迷藏、踢毽子、放風箏等都是很好的題材。可以很好地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遊戲,語言啟發,讓孩子捕捉童年的趣事,用農民畫的方法把童年的點點滴滴描繪下來。學生通過學習,增強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培養了主動動手動腦的能力,激起了欣賞美、熱愛美、創造美的意識,鍛煉了創作能力和欣賞能力。同時也弘揚了傳統民間美術,培養出熱愛傳統文化的一代新人。
四、巧用地方資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優勢,有著自己悠久的曆史、豐富的人文景觀等。地方課程是非常寶貴的美術學習資源,之所以說是寶貴、豐富的資源,是因為它的真實,易取、有價值、可信度和生命力強,所以應該充分挖掘,讓可以利用的地方資源“活”起來、“亮”起來。如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地方特產等,隻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有學習研究價值的、力所能及的主題,都可以成為學習的資源。
漳平南洋是著名的水仙茶之鄉,而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茶不但對經濟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成為社會精神文明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我校的南洋校區的孩子們生活在茶鄉裏,天天和茶打交道,最熟悉莫過於茶了,茶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利用這一資源,組織學生學習有關茶文化方麵的知識,帶領學生走進茶園學采茶,走進茶廠了解製茶的工藝,聽茶農講述品茶的方法。在校園開展畫茶畫、出茶報、唱茶歌、寫茶詩等活動。
把民間美術引進課堂,將民間的原生態藝術教育在學校推廣,讓更多的學生獲得美術學習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來學習和了解民族的民間藝術。這是一種文化自救的藝術行為。民間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我們要找準切入點,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