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攘外先安內(1 / 2)

“興華,你是不是老是把現在的中國與咱們那兒剛建國的時候做類比啊?”柳蘭並不理會羅劍的發呆,接著問道。

其實剛才柳蘭讓羅劍做選擇題時,羅劍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

“興華,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現在的情況咱們那兒剛建國時的境況不知道好到哪兒去了,起碼現在沒有任何外國的軍隊在鴨綠江邊給我們巨大的壓力,也沒有滿清朝廷跑到台灣島上去時時喊著‘反攻大陸’,更沒有航母艦隊在台灣海峽裏遊弋。”

柳蘭把羅劍心裏想到的都給說出來了,羅劍機械地點點頭。

柳蘭見羅劍陷入思考之中,也不再說話,隻是牽著羅劍的手,讓他在花園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羅劍在椅子上坐了很長時間,柳蘭也不打擾他,隻是回屋給他泡了一杯茶來,然後拿著扇子在旁邊輕輕給他扇著。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羅劍一直把現在的中國與自己的那個時空剛剛建國時的國家做著類比,他一直想吸取那時成功的經驗,當然更要避免那時所犯的錯誤,但他確實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國際國內環境與那時有著根本的不同。

現在的中國無論從科學技術上,還是從軍事力量上都已經超出這個世界上其他國家太多,現在並不需要急切地去發展,而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紮紮實實地走好。

“柳蘭,謝謝你,你提醒得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看我又犯急躁情緒了。”過了良久,羅劍才抬頭對柳蘭說道。

羅劍的情緒調整過來了,柳蘭也很高興,兩人不再談論如此沉重的話題,氣氛也變得輕鬆多了。

緩過神來的羅劍不再一天皺著眉頭,就連內閣其他成員都覺得舒服多了。

史可法終於七月底趕回了南京,隨著史可法回到南京,好消息也一個接著一個傳來。

最先傳回好消息的是北京,四師和六師已經推進到了山西玉林衛一帶,六師在朔州城外還同撤退到此的豪格打了一仗,豪格不支繼續朝韃靼境內敗退。

羅劍實在不知道玉林衛在哪兒,拉著史可法在地圖上查了半天,才知道四師和六師已經打到現在的蒙古一帶了。

至於現在是不是就向蒙古境內進軍,羅劍召集內閣成員開了兩天會議,最後會議決定,四師和六師暫時隻推進到歸化城(現xx市),大致恢複以前明朝的疆域。

這要是再早一個月,可能羅劍根本不會同意這種意見,但自從上次與柳蘭的那次談話之後,羅劍意識到有些事情還真是急不得。

此時的民族關係與幾百年後也極不相同,明朝曆史上雖然韃靼和瓦刺都對大明朝廷表示了臣服,但都是短暫和不完全的,總體來說,漢族為主的大明朝廷與北方的這些少數民族還是敵對關係。

以現在國防軍的實力,攻入韃靼和瓦刺境內,恢複另一個時空滿清的疆域並不成問題,關鍵在於對這些地方的統治和管理。

用史可法的原話來說,“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把攤子鋪得太大,有時會把事情弄砸的。”

羅劍實在有些無奈,以前覺得國防軍現在有兩個軍、五個作戰師、兩個騎兵旅和海軍陸戰隊,軍隊數量已經超過二十萬人,打敗滿清朝廷已經完全足夠,但打下了偌大地盤後,反倒覺得軍隊數量遠遠不夠了。

羅劍頗有些羨慕自己那個時空裏的美利堅,他們建國之初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而相鄰的國家既少又弱,這讓他們能夠集中全部力量搞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如此良好的外部環境加上當時較為先進的民主製度,使得他們很快發展起來。

想到這裏的時候,羅劍不知道朱媺娖現在在北美的情況到底怎麼樣了?他們能不能在那兒站穩腳跟,到時候中國麵對的是一個強大的美利堅,還是一個與中國同宗同祖有著相同文化淵源的大明國?

還得集中相當一部分力量支援遠在北美的大明國,這也是羅劍覺得暫時對北方遊牧民族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原因之一。

劉肇基的一軍在蘭州和西寧一線麵臨的情況也基本差不多,部隊向前推進同樣沒有問題,但打下地盤以後就得分兵把守,史可法在西安時,已經同劉肇基一起把二師的四個團分到各地駐守去了。

一軍的騎兵旅已經擴編成了騎兵師,在麵對遊牧民族的騷擾時,沒有足夠的騎兵隻能作被動防守,史可法和劉肇基也是十分無奈。

不過內閣裏除了史可法和劉為民,其他人對羅劍執著地要把韃靼和瓦刺納入中國的版圖既不讚同也不理解。

史可法支持羅劍,是因為他知道的東西比其他人多得多,但他不讚成羅劍現在就開始對北方采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他的意見是先強身固本,先把內部的問題徹底解決了再考慮向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