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臥姿的情況下,人體的目標比站立時要小很多,我們還可以利用地形隱蔽自己,臥姿的情況下,咱們一般都是有依托射擊,準確性也比立姿要高得多。”
羅劍一邊說著一邊作著示範,參謀們已經拿出本子作著詳細的記錄,這些以後都將會被編進戰術教材裏。
“剛才你們的大隊長也說了,二式步槍的裝彈快,裝彈快就意味著射速快,高射速就決定了火力猛,這種情況下咱們還采用這種方陣戰術,不僅會大量增加自身的傷亡,而且也是火力的極大浪費。”
羅劍在海軍陸戰隊呆了一整天,把步兵連排進攻隊形和防守戰術給陸戰隊的軍官們做了詳細的示範講解,等回到南京時,天都已經黑了。
看完了海軍陸戰隊的訓練之後,羅劍對七師的訓練情況也頗為擔心,王強到底把七師練成什麼樣子了,羅劍急迫地想去看看。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要出一趟遠門真不容易,連羅劍這樣的政府首腦出門都要準備好幾天,這讓羅劍有些懷念自己那個時空裏方便的出行,拎個包,買張機票或者車票就走了。
從南京到濟南走起來有一千多裏地,羅劍一行先從南京從船一直到沂州,然後又從沂州換用馬匹到濟南,這一路就走了十來天。
盡管羅劍每天都在堅持鍛煉,但連續騎上四五天的馬,到了濟南時仍是累得疲憊不堪,到了的當天下午泡了一個熱水澡,這才好了許多。
晚上黃得功把濟南附近的七師和六師主要將領召集起來,把部隊的情況給羅劍作了詳細介紹。
聽了他們的介紹羅劍才知道,盡管國防軍已經占領了大半山東,但山東卻非常不平靜,兩軍對峙的地段,小型戰鬥一直都在發生,因為傷亡和戰果都不大,黃得功就沒有向南京報告。
七師沒有在最前沿,前出到平原、臨邑一帶的是六師,六師師長劉雄伍說,清兵已經在德州一線修建了大量的土木工事,當初從徐州支援濟南的十三萬清兵也沒有撤回河南歸德,而是在德州一線防守。
這樣一來,濟南方向就集中了大量清兵,總數達到了近三十萬人,看來多爾袞對國防軍長驅直入進攻北京是十分忌憚的。
清兵現在變得越來越不好對付,這是黃得功在濟南呆了半年多時間後得出的結論,據黃得功說,現在的清兵隻是守在工事或者堅城裏,根本不同國防軍野戰,現在要想大量殲敵,除非能夠一舉突破清兵的工事或者直接破城。
六師在前沿與清兵對峙時,最前沿的清兵已經基本沒有人在用大刀長矛了,最不濟也是用弓箭守在戰壕裏,好一點的是用燧發槍,射程大約是揚州一式步槍的一半左右,六師不少傷亡都是這種燧發槍造成的。
一個事引起了羅劍的注意,就是劉雄伍說清兵也在使用一種能夠開花的炮彈,不過這種炮彈不是落地就炸的那種,而是用燃著的引線點燃的,落地後才炸的大多可以躲開,最讓人頭疼的是那種在天上就炸的。
這種火炮是清廷的將作監琢磨出來的,盡管射程沒有國防軍的火炮遠,但也能打上三裏多地,比以前的紅衣大炮要遠不少。而且這種火炮也是用鐵輪子拖著走的,再也不用象以前那樣,用架子車拉了到陣地再抬下來構築陣地。
這是叛逃到北京的原軍工廠車間主任冒雨石的“功勞”。盡管揚州當時的軍工廠分工很細,但作為車間主任的冒雨石還是把火炮製造的各環節都了解得比較透徹,在將作監住下後,冒雨石就開始製作簡易的機床,有了這些機床,清廷製作火炮的速度也提高了不少。
為些範文程還專門放冒雨石回多爾袞賜給的宅子裏住了幾天,把冒雨石美得不行。
這種可以開花的炮彈劉雄伍在清兵前沿陣地上隻見到零星的幾門,看來清兵還沒有大量配備這種火炮。
這個消息讓羅劍對滿清的進攻有了一種緊迫感,他覺得如果等清兵大量製造出這種火炮來,必然在今後的作戰中給部隊增加大的傷亡。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羅劍現在覺得這話說得太有道理了,不僅自己和國防軍是這樣,對手清兵也在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著,隻不過技術上的巨大代差是滿清朝廷不可逾越的門檻。
現在國防軍七師就是技術代差的產物,在武器裝備上,七師已經超出清兵太多,這種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在七師一團守濟南城時已經充分體現出來,如果不是一團彈藥消耗殆盡,估計一團在濟南城都能把譚泰所有的部隊全部打殘。
這是在依托堅城防守的情況下,七師的戰鬥力勿容置疑。但今後的戰鬥將會以進攻作戰為主,七師的攻擊能力到底怎麼樣?這是羅劍最迫切想了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