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說我們下步怎麼辦?”史可法著急地問道。
“按部就班,咱們該怎麼幹還怎麼幹!”羅劍淡淡地回答著。
羅劍說得輕鬆,但政府的動作卻很快,動作不快已經不行了,如果等這杭州的“新交子”真正流通起來,政府那就真的麻煩了。
西安門大街上三層高的中央銀行已經完全竣工,裝修華美的中央銀行在西安門大街上極為醒目,史可法覺得有些過於奢侈,但羅劍說,如果中央銀行不顯示強大的實力,會讓百姓們沒有信心的,史可法這才同意花幾萬兩銀子裝修。
巨大的牌匾是直接嵌進去的,上麵書寫的“中華中央銀行”幾個大字是明末最著名的書法家王鐸老先生親自書寫的,六個鎏金的大楷字既偉岸遒勁,又顯得高古厚重,就連書法門外漢的羅劍都覺得賞心悅目。
銀行並沒有準備一次性向全國推行,而是從南京和揚州開始的,除了中央銀行的建成,南京和揚州的三個分行也陸續完工,幾個分行的銀庫裏已經推滿了銀子和銅錢,南京守備師已經派出大量士兵住到了各個銀行旁邊。
杭州大錢莊發行的新交子雖然還沒有在南京城裏開始流通,但引起的話題卻已經開始鋪天蓋地。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杭州的這些錢莊是想同政府爭奪紙幣的發行權,這不明擺著的嗎?大家都把手裏的銀子換成了新交子,哪裏還有銀子去兌換中華元?
路振飛已經對羅劍的做法有些不滿,他認為杭州的這些錢莊發行什麼“新交子”,純粹是在挑戰南京政府,政府應該出手對他們進行嚴厲製裁,他覺得羅劍太過軟弱。
其實羅劍也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也同劉為民和柳蘭進行了一些探討,如果用強硬手段來解決,現在肯定沒有問題,但從長遠來看,三人都覺得得不償失。
就象對待參政院一樣,如果政府仍然跟以前皇帝一樣對一些不同政見者采取肉體消滅的方式,勢必為以後開了壞頭,強硬的背後其實軟弱的表現,長此以往,國內政壇一旦有變,必然是殘酷和血腥的,這是羅劍最不想看到的。
現在的經濟戰也是一樣,隨著各種技術的不斷進步,工商業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這已經是南京政府控製不了的局麵。
基於這種情況,以後各種經濟狀況都有可能出現,如果在這個時候政府就采取嚴厲的行政手段甚至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那麼必然會形成一種慣性,出現問題總想著用這些手段來解決。
這樣且不說這些手段是否合理,就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也是極為不利,經濟和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強行改變其運行規則,必然會形成一種畸形的工商業,反倒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知道政府內有不少人的想法同路振飛差不多,羅劍專門在《中華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對杭州的幾家大錢莊推出新交子擺開了進行了一些分析,文章認為一種貨幣的發行必須有極好的信用,這種信用不是一年兩年甚至十幾年,而是需要長期而穩定的信用來支撐
而杭州錢莊推出的新交子短期看保持一定的信用問題不大,但從長遠看,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發展,新興產業不斷出現,投資這些錢莊的商人並不一定能在工商業有更大的發展,這就使他們有可能不能長時間保持良好的信用。
而政府就不一樣,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政府的財政收入隻會穩步增加,而政府發行紙幣是要經過大量研究和調查,根據社會的需要來發行紙幣,以後還會成立專門的部門來做這些事。
雖然這些錢莊也可以這麼做,但是無論從深度和廣度還是從掌握的資源上說,他們不可能做得跟政府一樣好。
羅劍的文章同樣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就連《明報》也專門發表了評論員文章,對羅劍的觀點表示了支持。
中華元的發行是從政府官員的薪水和軍隊的軍餉開始的,隨後國有工廠和柳蘭的個人企業宣布隻對中華元進行交易。
隨後以朱聿鍵為署長的海關總署也發布告稱,海關以後的稅收都以中華元為基本貨幣。
三天之後,在整個南京和揚州地區除了六個分行,臨時政府還開辦了五十多個兌換點,方便百姓們兌換中華元,紙幣的推出既穩妥又快速。
不到一個星期時間,中央銀行準備的三千萬中華元就被兌換一空,看起來紙幣的推行在南京和揚州地區是極為順利的。
史可法和任民育、袁繼鹹等人對紙幣順利發行極為滿意,都認為照此下去,全麵推行應該不成問題了。
盡管形勢一片大好,但羅劍此時才真正開始擔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