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種情況,羅劍在參謀部召集大家開了一個會,仔細分析了目前形勢,大家都認為光招收一個南京守備旅還真不夠,幹脆把南京的守備旅變成守備師,同時在杭州再次擴招一個師。
在羅劍的預想之中,解決全國問題之後,整個國家將維持三十萬左右軍隊數量,不是養不起更多的軍隊,而是沒有必要。
以後的國防軍肯定是全部使用新式步槍和新式火炮,就這些裝備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
如果現在把部隊擴編得太多,戰爭之後又將麵臨裁軍問題,這也是令人頭疼的一件事,羅劍就想在解決全國問題和限製軍隊數量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按照大家的想法,部隊就是再擴招二十萬人,以臨時政府的財政完全可以承受,不斷擴大的兵工廠也完全有生產能力,但羅劍並不準備這麼幹。
羅劍準備先在山東打上幾仗,等打完仗之後,對敵我的作戰能力作出全麵評估之後,再決定是否擴招更多的軍隊。
等所有一切準備工作都基本到位之後,羅劍和史可法、黃得功等人到了王強的七師。
七師將是這次向北進攻的尖刀力量,他們現在到底訓練得怎麼樣了,大家都想去看看。
經過瓜州血戰和幾次日本之行的王強已經完全沒有了當初的愣頭青勁頭,現在看起來就是一個年輕有為的將領,這讓羅劍很是滿意。
史可法和黃得功都從七師感覺到了跟其他部隊不一樣的東西,但究竟是什麼,兩人都說不出來,但羅劍卻有非常熟悉的感覺。
七師沒有一兵一卒來自以前的明軍,如同白紙一般的七師被羅劍和王強完全按照另一個時空解放軍的建軍思路來建設,當然有了解放軍的很多風格。
“這是什麼東西?”黃得功從一個士兵手裏接過一個鐵筒樣的東西,他見過迫擊炮,跟那有點像,但卻小得多。
“這是擲彈筒,單兵就可以使用,相當於小迫擊炮。”王強在旁邊回答道。
這種擲彈筒是劉為民專門為七師製作的,因為新式zha藥的產量還不高,必須保證炮兵的使用,所以這種小型的擲彈筒隻生產了五十門,劉為民希望在關鍵時候能發揮作用。
正因為新式zha藥的產量不高,劉為民放棄了生產手榴彈,他知道這些為數不多的新式zha藥必須用遠程投送的方式送到清兵頭上,才會產生最佳的效果。
劉為民很希望大戰能推遲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那樣化工廠的新式zha藥產量基本能夠保障七師作戰了,但羅劍並不準備再等那麼長的時間,他覺得現在的裝備已經超出清兵太多。
在這個問題上羅劍其實有著自己的考量,他也知道如果等化工廠一切走上正軌,生產能力大大提升,清兵在使用新式zha藥的國防軍麵前將完全不堪一擊,但羅劍覺得這樣的戰鬥並不能磨練部隊,讓國防軍成為一支強軍。
羅劍的觀念得到了史可法和黃得功的支持,他倆都認為隻有經過血與火考驗的部隊才能真正成為一支強軍。
盡管如此,劉為民還是盡最大能力給七師進行了保障,七師的榴彈炮數量並不多,同其他師一樣,也隻有三十六門,但這些火炮已經完全具備了間接瞄準射擊的性能,而且劉為民給這些火炮全部配備了新式zha藥的炮彈。
正因為這樣,史可法和黃得功來到七師炮兵團時,並沒有感覺到不同,反倒覺得七師的炮兵太弱了。
王強聽了兩人的話,隻是嘿嘿一笑。
八月一日是個好天氣,南京西邊的大校場上早已經是人山人海,南京的市民很早就趕了過來,在南京守備師的組織下,十幾萬民眾倒是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在盼著誓師大會開始的那一刻。
“來了!快看!七師來了!”隨著一陣歡呼聲響起,身穿綠色仿迷彩服的七師開始進場了。
“你看,他們肩上扛的槍怎麼與其他人不同?”圍觀的人群中不時有人問道。
最先進入大校場的是七師一團,不少人注意到了一團官兵們肩上的步槍與其他部隊的不同。
很快七師全部人馬都邁著整齊的步伐,唱著嘹亮的軍歌全部進入了大校場,隨著一排排火炮在騾馬的牽引下進入大校場,觀看的人群中響起了一陣陣驚呼。
羅劍和史可法等人隨後也到了,站在主席台上,羅劍看著已經近代化的七師心裏也是感慨不已,自己四人到了這時代裏,奮鬥了幾年時間,厚積薄發,等的不就是這一天嗎?
隨著羅劍宣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大校場上熱烈的氣氛達到了頂點,周圍已經響起連續不斷的鞭炮聲,羅劍並沒有要求放鞭炮,這些都是百姓們自發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