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不走運的“天皇”(1 / 2)

就在樓挺在桂林城外大戰清兵之時,遠在日本大阪的王強也從“嶽飛”號換乘“安慶”號,順著澱川河正在往京都駛去。

澱川河兩邊的景色很是不錯,但王強並沒有欣賞美景的心情,此時他正在通譯的幫助下,朝幾個日本商人詢問著日本國內的情況。

開始幾個日本商人都不願意說,在通譯的威脅下竟異常強硬,頗有些視死如歸的氣概。

王強倒是嗬嗬一笑,讓人從船艙裏搬出幾個箱子,在幾個商人麵前打開了。

“你告訴他們,隻要把情況如實給我們說了,這些都是他們的。”王強笑著對通譯說道。

通譯正欲把王強的話翻譯過去,卻見幾個日本商人眼睛全都盯著箱子,眼中露出貪婪的目光。

箱子裏全是玻璃茶具和玻璃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芒。

等通譯把王強的話翻譯過去,幾個日本商人全都不停地點著頭。

隨著通譯不停地翻譯著,王強也慢慢明白了現在日本國內的情況。

現在的日本“後光明天皇”雖然沒有實權,但仍在日本國內享有崇高的威望,就連大權在握的德川家光在名義上也是效忠“天皇”的,德川家光現在是日本的左大臣。

德川幕府雖然占有整個日本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和不少城市,但在日本仍有不少藩地,這些藩地的大名(首領)雖然名義上服從幕府的統治,但他們私下裏仍是不遺餘力地發展著自己的力量,就象鄭成功和盧渭在硫球消滅的就是大名島津家族的軍隊。

聽著通譯不斷地翻譯著幾個商人的話,王強覺得日本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沒有權力的“天皇”反倒可以延續上千年,而掌握實權的幕府卻在不斷地更替中。

幕府裏怪異的官職名稱王強根本都記不住,象“年寄眾”、“若年寄”、“奉行”、“大目付”之類,聽了半天,王強仍是如在雲裏霧裏。

此時日本的後光明天皇紹仁此時才十五、六歲,盡管紹仁個性剛強,極想恢複天皇的地位和權利,但自德川家康製定了和頒發了《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天皇的權利被全部收歸幕府,就連出巡都得幕府同意,隻剩下決定年號的唯一權利。

自從德川幕府第一位大將軍德川家康的孫子德川家光登上了大將軍之位以後,為了加強對各大名的統治,也為了防止天主教對日本的宗教入侵,采取了極端的閉關鎖國政策。

而明朝和荷蘭都從未對日本進行宗教入侵,因此德川幕府保留了同這兩國的貿易,但也隻允許在長崎等地交易,因為長崎是幕府直接管轄的地盤,德川家光唯恐其他大名因為貿易而發展起來,進而威脅幕府的統治。

聽著通譯不斷的翻譯著,王強的心思卻想著另一個時空的“皇軍”,王強暗暗咬了咬牙,決心把這個“皇軍”給扼殺在搖籃之中。

澱川河上龐大的船隊引起了兩岸日本百姓極大的恐慌,許多人站在岸邊對船隊指指點點,有些人甚至已經開始收拾細軟準備逃離家園,王強根本不管這些,命令船隊全速向京都開進。

“安慶”號冒著黑煙走在最前麵,“鳳陽”號在最後壓陣,中間就是征集來的日本船隻。

可憐日本船隻上的船工拚命地搖著櫓、劃著漿,卻怎麼也跟不上前麵的蒸汽船,惹得坐著這些船的士兵們非常生氣,不少士兵甚至接過他們手裏的漿,自己劃開了。

從大阪到京都距離不算太遠,最多就一百多裏,到了下午的時候,船隊已經到了京都旁邊的久世郡附近,接下來的河道太窄,連“安慶”號和“鳳陽”號都不敢再往前走了,王強已經找船工問了,這兒離京都府還有二十裏左右。

王強命令“安慶”號和“鳳陽”號就停在久世郡,讓施琅親自守在“安慶”號上,王強明確告訴施琅,如果有日本船隻前來挑釁,直接把他們轟沉了就是。

安排完船隻停泊之後,王強領著三千多步兵開始從伏見登陸,準備直接到京都府找日本天皇。

王強的本意並非是要廢了日本天皇,他隻是覺得這稱呼太讓人討厭了,這次到京都就是要逼著日本取消“天皇”的稱號,隻要不叫“天皇”,叫國王也好,叫皇帝也罷,王強都不會再管了。

幾個日本商人絕對是被幾箱玻璃杯和玻璃鏡給晃瞎了眼睛,竟派了五六個下人一路給王強他們帶路,倒讓王強他們沒有繞一點彎路。

剛一登岸王強就命令部隊作好了戰鬥準備,他知道沒有容易的事,果然從伏見登岸走了還不到二三裏,前麵就迎來了大量的日本軍隊,王強粗粗一看,估計有七八千人左右,有不少士兵手裏竟也拿著火銃,不知道他們從哪裏弄來的。

隨著王強一聲令下,三千士兵迅速展開,形成了進攻隊形,與國防軍其他部隊不同的是,王強的進攻隊形中有不少投彈手。

劉為民並沒有把所有的新式zha藥全部製成炮彈,他覺得炮彈打得不準,有可能浪費掉,而製成手榴彈就基本不會浪費,因此他把一半的新式zha藥都製成手榴彈讓王強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