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攻為守(2 / 2)

馬士英馬閣部的府上已經聚集了四十多位大臣,都是來詢問馬閣部,兵部為何在這個時候下達調兵的命令?

揚州本是南京的屏障,如今揚州軍五六萬人馬大部都調走了,南京城等於對清兵敞開了懷抱,大臣們一個個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可憐的馬閣部也是屬於不知情的一員,揚州軍的調動根本沒有經過兵部批準,按羅劍的話來說,告訴了朝廷,差不多就等於告訴了清兵,因此揚州軍的調動屬於絕對的絕密行動。

大臣們要求兵部下令,要求揚州軍趕緊撤回揚州防守,但馬閣部覺得這不大可能,人家部隊已經跑出了幾百裏了,誰去把他們給追回來?

大臣們開始退而求其次,要求朝廷馬上調集兵馬拱衛南京,但馬閣部掰著指頭算來算去,這南京附近的軍隊已經不少了,除開揚州軍還有七八萬人馬,再調來恐怕也差不多,起不到什麼作用。

另外的一幫朝臣們在右都禦史李沾的帶領下,直接向皇上上了彈劾揚州大都督羅劍和督師史可法的折子,據宮裏太監透露出來的消息稱,這次上疏的大臣一共有三十多人。

彈劾的奏折說得非常尖銳,李沾和一眾大臣在奏折裏稱,羅劍和史可法這次未經朝廷許可,私自調動人馬,乃是無君無父之行為,朝廷必須對這種行為進行嚴懲,方能以禁效尤。

慈禧殿裏的胖皇帝朱由菘也是驚駭莫名,當初衛國公不是答應了好好地守好揚州,讓他在南京安心地過好日子,這怎麼就帶兵出走了?

於是欽差又到了揚州,這次是十萬火急,當然沒有坐著轎子慢慢走,都是快馬加鞭,一天半就趕到了揚州。

揚州知府任民育熱情接待了欽差大臣魏國公徐弘基,待魏國公要見大都督和督師時,任民育十分遺憾地告訴他,他也已經好幾天沒見過他們了。

史可法跑得並不遠,就在揚州城外的農田裏,稻穀已經成熟,必須在大戰來臨之前搶回來,大量的官員和官差都被他帶到了鄉下,脫下官袍換上便衣,自帶幹糧幫農民幹活,督師都親自下了田,沒有人敢應付了事。

魏國公徐弘基親自騎馬帶著隨從找到了鄉下時,不遠處在農田裏幹活的一大群人被他直接忽略了,於是,魏國公找了一天也沒找到督師,遺憾地回南京去了。

此時羅劍已經到了離壽州還有四十多裏的揚公鎮,羅劍是親自帶著炮兵來的。

按照羅劍原來的想法,揚州軍的炮兵作為秘密武器是要等多鐸大軍出動時,給他們狠狠地一擊,但李成棟說壽州城裏有三千蒙古兵和五百白甲兵,這些騎兵部隊對揚州軍威脅太大,必須用炮兵來解決他們。

二師、四師和五師已經從三麵朝壽州壓了過去。

壽州城裏劉良佐已經坐臥不安,他已經有了棄城而逃的打算,但拜尹圖沒有發話,他不敢私自逃跑。

拜尹圖最害怕的是揚州軍的怪車,這幾天斥侯出動,拜尹圖就是要讓他們重點查看怪車在不在,幾天斥侯連續報告說沒有看見揚州軍裏有怪車,這讓拜尹圖心裏踏實不少。

至於棄城逃跑,拜尹圖想都沒想過,在他看來,這壽州城如此堅固,即便守不住,但揚州軍要在十天半個月之內打下來,那根本就沒有可能。

無奈的劉良佐隻得做著守城的準備,依劉良佐的意思,這城門必須要全部封死才行。

但拜尹圖堅決不同意,他帶領的全部都是騎兵,如果城門封死了,那也把他給封死了,他還想找機會出城尋找戰機,讓大清勇士困守堅城,他認為是對大清勇士的侮辱。

三個師都在離壽州城五六裏的地方停下來紮了營,天色已晚,要攻城也是明天的事。

第二天天剛放亮,劉良佐就陪同拜尹圖登上了通淝門上的城樓,看著前麵揚州軍成片的軍營,劉良佐隻覺得心裏直打鼓,這揚州軍來的怕不下三四萬人馬,看來他們對壽州是勢在必得了。

城下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引起了劉良佐和拜尹圖的注意,隻見通淝門外南關村後山上一百多騎簇擁著二三個將領登上了一個高坡,領頭的那個穿著與眾不同的花花綠綠衣服,正在對壽州城指指點點。

說是高坡,其實也隻有十幾米高,比壽州城樓還是要低不少。

呆呆地看著對麵山坡上揚州軍的將領,劉良佐知道那就是揚州大都督羅劍,莫名其妙地產生了一種恐懼感,甚至對當初投降滿清有了一絲後悔。

劉良佐想回頭找拜尹圖說兩句話壯壯膽,一轉身卻發現拜尹圖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