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君姑娘被阮大铖所害,如今身陷宮中,不如待我去求大都督,請他向皇上要人,以大都督之能,必能讓你倆相聚團圓。”
侯方域聽高孝纘之言,想要張口拒絕,思量再三,又沉默了下來。
揚州城中羅劍和士子們的談話仍在不停的傳播中,揚州城外轟轟烈烈的大練兵已經全麵展開了。
羅劍這幾天忙得腳不沾地,連吃住都在城外軍營中。
部隊前幾日已經全部到了城外駐地,休整了一日後,按照預先製定的訓練計劃立即展開了訓練。
羅劍這幾天在對部隊的裝備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
通過仔細了解,羅劍發現此時軍中裝備的火器確實不少,種類也極其繁多,有些甚至是嘉靖年間傳下來的。
三眼銃、抬槍、鳥槍之類的單兵火器數量最多。這些火器絕大部分做工都是極其粗糙,據了解都是天啟年以後製造的,反倒是以前萬曆年間製造的火器質量最好。
這些火器中射程最遠的抬槍最遠也不過一兩百米,有效射程連五十米都不到,稍厚一點的鎧甲根本無法穿透。
有些火銃甚至一槍都未放過,使用的士卒擔心炸膛,根本不敢用,拿在手上純粹就是擺個樣子。
羅劍看過這些火銃,確實連厚薄都不均勻,一眼看上去都讓人不放心,也難怪士卒們不敢放火藥使用。
調研的結果讓羅劍意識到如果依靠這些火器,是無法打勝仗的。
把黃得功、劉肇基和李成棟等一眾將領召集起來,仔細商量過後,幹脆把這些不合格的火器全部回收,讓人送到劉為民的煉鋼廠去了。
好在繳獲的武器裝備夠多,收了這些火器,軍中倒不至於有人空手訓練。
大強度的體能訓練讓長期營養不良的基層官兵們有些吃不消,無奈之下羅劍隻得減少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增加了一些軍陣之類的合訓合練。
這段時間朝廷的糧餉補充倒是充足。以前四鎮四五十萬龐大的兵員對糧餉的需求讓南明朝廷不堪重負,如今長江以北,朝廷隻需供應十來萬人馬的糧餉,壓力減輕了不少,在羅劍的要求下,揚州五個師部隊的餉銀倒是足額發放了。
一文不少的餉銀讓士卒們即使疲憊不堪但訓練熱情卻是不減,惟恐訓練跟不上被軍中淘汰。
每天都有來投軍的讀書人,盡管對五萬人的部隊仍是杯水車薪,但羅劍覺得這是個好勢頭。
讓何剛把這些讀書人集中起來進行了五天的培訓,培訓結束之後,這幫讀書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教員”。
這些教員到了部隊不僅要教士卒們學習文化,還得給他們講愛國愛民的道理。
王秀楚帶著劉良佐部的半數人馬到天長縣停了下來,羅劍讓劉肇基帶著他的一團前去幫助精簡整編。
不幾天報到羅劍這兒的結果是,二萬多人馬隻有四五千人堪能一用,其他基本都是老弱病殘,純粹就是湊數的。
據李成棟講,以前的高傑部跟這個情況也差不太多,後來隻是因為一直被清兵追擊,老弱病殘都被拖沒了,剩下的都是些青壯。
黃得功部的情況最好,但整編時也隻留下了大約一半人馬。
這讓羅劍也明白了為什麼江北四鎮四五十萬人馬,遇上清兵根本不堪一擊,其實真正能參加戰鬥的士兵估計隻有五分之一,這些大都是將領們的親兵。這也是當初左良玉部號稱四五十萬人馬向南京進軍,結果幾天就被黃得功部擊敗的原因。
安頓這一萬多人的老弱病殘確實花了史可法不少功夫,好在清兵退後無主田地很多,大多數人被就地安置,史可法親自在天長呆了五六天才把這一萬多人安頓好了。
劉肇基對劉良佐部軍紀差早有耳聞,沒想到部隊精簡整編後沒兩天,就發生了士兵成群結隊出去搶劫的事情,把劉肇基氣得七竅生煙,直到營中的旗杆上掛了五名低級將領、三十多名士卒的腦袋才把這股邪風給壓了下去。
羅劍本來想讓這些人馬駐守天長,後來與劉肇基商量後,覺得這些人馬實在無法單獨成軍,幹脆把他們打散分到各師去了。
這件事對羅劍衝擊很大,以前總想著不停地擴充隊伍,現在看來如果把這五萬人馬確實練成精兵,足以應付一段時間的局麵了。
跑回揚州跟史可法談了很久,兩人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近期內不再擴軍,而是集中精力訓練和保障這五萬人馬,以後等形勢有了大的變化再做其他考慮。
工匠營(將作營)被羅劍調到了瓜州,劉為民的煉鋼廠就建在那裏。
訓練慢慢進入正軌,羅劍終於有時間到瓜州去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