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上前扶起了黃得功,說道:“黃將軍,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我不是說你,我是說我們所有的軍人,我們都應該好好想想。”
見眾人都在認真地聽著,羅劍接著說道:
“我們作為一名軍中將領,如果把保境安民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使命,又怎能容忍部屬殘害百姓?又怎能不與侵略者拚死相爭?又怎麼會把軍隊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物?”
聽了羅劍話,李成棟低下了頭,他知道羅劍的話是有所指的,想了想,也上前幾步朝羅劍跪了下來,說道:
“大都督,以前末將從未聽過這些教誨,這才私心太重,做下了不少錯事,如今末將已經明白,如有再犯,請大都督嚴懲!”
“快點起來,我說過,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了,我們要著眼將來。你們下去也要對部屬多加教育,讓他們明白軍人是老百姓養著的,保國安民是我們軍人的使命。”
幾人均抱拳應是。
黃得功心裏想道,這大都督還真是對自己的脾氣,不象以前朝廷那些大官,滿嘴之乎者也的,盡是廢話,還是大都督的話聽著暖心。
一幫人邊走邊說著話,不一會就走到了黃得功的軍營。
廬州軍的軍營是在城中的一塊空地上搭的帳篷,一點都沒有侵占民房,看來聽說黃得功治軍軍紀嚴明當是不虛。
軍營中留的人並不多,黃得功說大部分人都出去掩埋清兵屍體和犧牲戰友的遺體去了。
“這些犧牲的士兵們墓前都要留個碑,現在每個都留墓碑不現實,那就做個大碑,把他們的名字都刻在上麵,讓六合後來的人們都知道,有這麼多的烈士為了保家衛國犧牲在這塊土地上。”
羅劍的話有些沉重,明朝中期以後,承平日久,人們開始把軍人當成可有可無的人,軍人地位之低,比宋朝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是造成很多軍人沒有國家觀念的原因之一。
崇禎前期二品的武將見到兵部七品的文官要行下跪的大禮,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情並不少見,這相當於現在的大軍區司令見到國防部的正處級幹部要下跪行禮一樣,讓人匪夷所思。
崇禎末年這種情況又發生了極為詭異的翻轉,一些武將擁兵自重,把軍隊當成自己的私人財產,對朝廷的命令愛聽不聽。
江北四鎮中除黃得功基本還聽命於朝廷,其他三鎮高傑部、劉良佐部、劉澤清部都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軍閥。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僅靠領兵將領的個人覺悟是不行的。
羅劍思考這個問題已經很長時間了,這也是在揚州時他堅持要變革軍製的一個重要原因。
把部隊劃成一個個戰鬥單元,既方便指揮,又方便調動,不至於讓一些部隊在某一個地方落地紮根,各戰鬥單元指揮官的互相調動,使這些將領不至於在一個位置上長期不動。
“黃將軍,你部現有多少人馬?”羅劍問了一個現下很敏感的問題。
“這…大都督,我部現在六萬二千人馬,哦,這兩天損了四千,駐紮在蕪湖、太平府及和縣一帶,這幾天還有部分人馬正在往六合機動。”
黃得功思索片刻,還是把自己的家底報給了羅劍。
“哦,那黃將軍各部是如何補給的呢?”
羅劍其實已經從史書查到了黃得功現在的人數,後世乾隆皇帝稱他“性懋樸忠”,現在看來不虛,黃得功為人確實十分厚道。
“大都督,還能咋補給哦,朝廷隻能發部分糧餉,大部分還得靠自己籌集。”
“那如果我們把部隊精簡整編,咱們軍人隻安心訓練打仗,武器軍餉由上級統一補給,黃將軍覺得如何呢?”羅劍試探性地問道。
“這個,如果由大都督統一調配,那肯定沒問題,但如果靠朝廷,我還是有點不放心。”
史可法給黃得功的書信中已經把羅劍的情況作了很詳細的介紹,讓他一定要服從大都督的命令。
黃得功本來還有些不服氣,這從昨天晚上到現在,羅劍給他的感覺很好,莫名就產生了很強的信任感。
一群人正說話時,有黃得功部的斥侯來報,說清兵已經向定遠縣方向去了。
羅劍一聽,從口袋裏掏出打印出來的地圖,認真思索起來,這清兵朝這個方向幹什麼去了?難道劉良佐部沒有投降?
“多鐸這是衝劉良佐去了。”李成棟首先說道。
“這劉良佐不是已經投降清兵了嗎?”羅劍有些疑惑。
“肯定是多鐸還沒來得及整編他們,肯定是劉良佐這小子聽說天使救了揚州和你們在揚州打了大勝仗的消息,肯定腦子又在轉了吧?”
畢竟是和劉良佐長期打交道的人,黃得功雖然粗豪,這點判斷力卻是不差。
“如果確實是這樣,我覺得我們還是可以做點文章,走,咱們進屋去好好合計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