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2 / 3)

張澤之對任民育等人的到來根本不在乎,竟直接對任民育說,如果任府台想要處置於他,就請上奏朝廷即可。說起張澤之當時囂張的樣子,任民育仍是氣得臉色發青。

“對這樣的混帳直接撤了就是,督師難道沒有這個權利嗎?”羅劍有些奇怪,史可法作為內閣大學士、淮揚督師,名義上仍是內閣首輔,難道連一個七品的知縣都處置不下來?

“興華你是不知啊,這張澤之以前乃是阮大铖府上的門客,阮大铖在朝中為官後,向馬士英推薦了他,這才到這江都當的知縣。要處置一個知縣須得皇上下旨,如今這朝廷均為馬士英所控製,如何才能讓皇上下旨啊?”任民育恨恨地說道,看樣子任民育知道這陳子龍並非馬士英的人,才敢在他麵前明說。

“哦,原來還是個有後台的。”羅劍並不吃驚,沒有後台的官員又哪敢如此囂張?“兩位,在此非常時期,如果對這樣的官員不作嚴厲處置,造成的惡劣影響將難以挽回。我倒要見識見識什麼樣的混帳竟然囂張到這種地步?阮大铖那兒我去說,必讓他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興華啊,你何必要來趟這淌渾水,馬、阮都是睚眥必報的人,盡管現在對你有所敬畏,天長日久知你們並非仙神,其必懷恨在心,況且興華現在並非朝廷中人,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啊。”史可法歎了一口氣說道。

羅劍知道史可法說的並非沒有道理,時間久了,羅劍等人身上神秘光環慢慢褪去,在這個時代中起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小。從初至揚州,羅劍就沒有裝神弄鬼的打算,他想的是用自己的言行慢慢影響身邊的人,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進入南明朝廷中樞必將為以後的路帶來極大的不便。

其實羅劍也想過自己拉起一支隊伍,在這亂世中打下一片天地。後來在跟史可法等人的接觸中,才發現現在的社會根本沒有這種基礎,團結不了這個時代的精英,那麼自己要走的路將會艱難無比,弄不好隻能成為一個地方軍閥,最好的結果是打下了天下,被部屬強行推上皇帝的寶座,卻不是羅劍的理想。

羅劍分析過李自成失敗的原因,認為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身邊沒有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也就得不到整個士紳集團的支持,直到李自成身死,還一直被認為是流賊。

知道史可法的良苦用心,羅劍暗暗感激,看來幾次同史可法長談,對他的思想還是有很大的觸動,知道羅劍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就開始關心著他,小心地保護著他。

史可法見羅劍一時陷入了沉思,與任民育交換了一下眼神,說道:“興華,你先去忙揚州軍整訓之事如何?有劉肇基在,你的整訓意圖必可實現,這可是目前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張澤之之事我和時澤會作處理,你不要把自己陷進去了。我擬向朝廷啟奏請封你們幾人官銜官職,也好讓你們名正言順地參與朝政,你看如何?”

還沒等羅劍回話,就有人進來通報說羅劍府上來人,說欽差阮尚書到府上拜訪,請羅劍回府。

羅劍隻得暫且擱下張澤之的事,簡單跟史可法說了強化訓練期間需要加大保障,必須保證一日三餐,且有一頓保證有葷腥,目前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要保證有錢能買到東西。史可法答應了下來,說如果揚州城物資缺乏,就想法到其他地方購買,必不會誤了部隊訓練,羅劍這才放下心來,與二人告辭了,陳子龍卻留在史可法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