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實現有效機械設備的有效的維護保養

提高認識,責任到人。對於企業人員進行設備管理教育,無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一線的設備操作人員,都應該充分認識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同時,在製度上,對設備維護保養的工作進行責任劃分,做到“人人有責”。

加強培訓,持證上崗。企業對於新進員工必須進行入職前的培訓。這些培訓應該包括操作技能培訓和安全教育培訓。操作技能培訓能讓員工熟悉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項。這些都可以使員工在進入工作崗位時快速適應,不盲目操作。而安全教育培訓可以幫助員工建立“安全生產”的理念,使員工形成安全操作的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這樣能從源頭上很好的控製機械設備事故的發生。企業的培訓教育工作要有計劃性、有針對性的開展。一方麵要編製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操作流程手冊,每位現場操作人員人手一冊;另一方麵,設備操作人員上崗前一定要接受安全生產教育

培訓。

製定計劃,定期維護保養。對於企業來說,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應該形成定期的計劃和不定期的應對流程。設備在正常運行的狀態下,隻是要求簡單地維護和保養,所要求的技術不高,費用也比較低,主要是減少一些零部件的磨損,保證設備運轉正常。但是企業往往忽視的也是這部分的保養工作。傳統的認識是,沒問題就沒必要保養,認為這樣可以節約成本。但其實這些日常的維護保養工作,是及時發現小問題,避免累積大問題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對於一些大型的進口機械設備,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保養,以此消除可能出現的故障隱患。因為一旦出現故障,要修複就需要投入昂貴的人力資金成本,造成更大的費用開支。

建立考核,檢查成效。企業製定了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計劃後,要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就需要製定配套的逐級考核機製,由管理人員將維護保養計劃逐級下達給現場員工,把責任落實到個人頭上。要堅持進行每月的巡檢製度,對設備的狀況進行登記,對其存在的隱患所做的維修同樣計入登記表,維護保養人員要在表上簽字確認,作為檢查和考核的依據。企業應將維護保養工作作為管理人員考核的重要指標。

4 結語

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對於設備的正常、高效使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維護保養工作的必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製定並貫徹執行相關的設備管理製度,確保對設備進行有效、及時的維護和保養,盡量減少設備使用過程中故障的出現,降低設備使用成本。

參考文獻

[1] 中國設備管理協會主編.設備管理與維修[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

[2] 林允明.設備管理[M].北京:機械上業出版社.2005.

[3] 蘇強.加強保養管理提高機械效率[J].河北水利.2007,(10).

作者簡介:黃金忠(1964—),河南鄭州人,河南省立豐實業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