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業務綜合接入機房規劃方案探討(1 / 2)

全業務綜合接入機房規劃方案探討

學術研究

作者:譚丹 黃修林 畢建林

摘 要:介紹了目前全業務綜合接入區的組網結構和劃分原則。以某地市馬坡嶺綜合接入區為例,詳細論述了在全業務接入方式下,馬坡嶺綜合接入機房的規劃方案,給出了用最合理的方式,通過對該區域未來業務需求的預測,合理規劃了機房的設備類型、數量、光纜需求、機房麵積以及機房的布局方式,使之既可滿足現有業務需求,又同時滿足今後的網絡發展趨勢,以適應未來各種新業務的接入。

關鍵詞:全業務;綜合;接入機房;機房規劃

中圖分類號:TN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5)09-00-03

0 引 言

在用戶需求、電信業自身需求及技術進步等三重因素的驅動下,全業務運營和融合業務已成現代電信業發展的一大趨勢。網絡結構的不斷演進,各種接入設備的不斷更新,使傳統機房麵臨巨大的壓力。

為滿足全業務運營下各類業務接入的要求,須大力開展全業務綜合接入節點的建設。如何選擇和規劃全業務綜合接入節點,成為綜合業務接入節點建設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全業務綜合接入機房作為業務承載的空間資源,應考慮作為所有業務承載的統一節點。根據未來業務需求,預測接入設備類型和數量、光纜資源、電源等資源,合理規劃機房的機架數量、機房布局和麵積,使之既滿足現有業務需求,又同時滿足未來各種新業務的接入,實現機房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1 全業務綜合接入網絡組成

隨著現代電信業務的發展,目前傳送網絡麵對多業務承載,需融合PTN/IPRAN/GPON等網絡組網、基站/WLAN/集客/家寬等業務特點,融合統一承載的“一張光纜網”。

傳送網絡逐漸從“核心層-彙聚層-接入層”三級彙聚架構向“核心層-骨幹彙聚層-接入彙聚層-用戶接入層”四級彙聚架構演進。

全業務綜合接入區是指為滿足基站、WLAN、大客戶專線、家庭寬帶等各類業務接入需求,結合行政區域、自然區劃、路網結構和客戶分布,將城市區域或其它業務密集區,如發達鄉鎮,劃分成多個能獨立完成業務彙聚的區域。

全業務綜合接入區的劃分原則如下:

(1)劃分綜合業務接入區應重點考慮業務密度,保證綜合業務接入區內GPON網絡,城域傳送接入網和光纜網的設置可滿足未來的業務。業務密集城區,綜合業務接入區的最大麵積不超過3平方公裏;一般城區,綜合業務接入區最大麵積不超過6平方公裏。

(2)全業務綜合接入區為全業務綜合接入機房業務接入覆蓋的範圍。一般情況下以OLT投資最經濟,覆蓋範圍作為全業務綜合接入區。

(3)每個全業務綜合接入區一般由主幹接入光纜、分纖點、分光器和用戶接入設備等構成。

2 全業務綜合業務接入機房的選址原則

全業務綜合業務接入機房為與端局共同組成一級主幹光纜環上的節點,一般選擇機房空間良好,管線資源豐富,物業敏感程度較低的普通彙聚機房。機房內有或可以放置PON、MSAP、SDH、OTN、BBU池、IPRAN(A設備)等局端設備,用以同時滿足家庭、大客戶和基站等所有用戶業務的綜合接入。該節點向上主要通過設備對各類業務進行收斂,向下主要通過裸光纖進行直接接入,所有的接入業務均可終結在這個機房節點內。

全業務綜合業務接入機房選址原則如下:

(1)選取管線資源豐富、物業敏感程度較低、物業合同剩餘期較長的宏站或自有物業機房作為綜合業務接入機房。

(2)優先選取現網已有OLT機房、寬帶光纜環一級分纖點作為綜合業務接入機房。其次選擇傳輸彙聚節點。全業務節點同時可作為BBU池的節點。

(3)機房外電需充足,具備-48 V電源,現有電源係統可供接入設備功耗需冗餘2 kW以上。

3 全業務綜合接入機房規劃方案

全業務綜合業務接入區結合各區域業務點密度劃分為不同的麵積,但是不同綜合業務接入區內業務接入點總數基本為統一數量級,因而根據某一個綜合業務接入區業務接入數量估算出綜合業務接入機房規模,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和通用性。本文以某地市馬坡嶺綜合接入區為估算模型,結合未來5-10年業務發展趨勢,分析總結全業務綜合接入機房的規劃思路。步驟如下:首先需要進行需求預測,目的是分析該機房可能安裝的設備類型及各類設備數量、特性,從而預測裝機麵積、供電、散熱等需求,為機房規劃提供關鍵定量依據。然後,根據預測提供的關鍵定量數據,結合機房規劃的基本原則可以總結出以馬坡嶺為代表的全業務綜合接入機房的規劃方案。

3.1 全業務綜合接入區業務需求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