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2 / 2)

因有著元行衝所傳冰玉訣煉體之法,李榮幾乎將肉體錘煉到極致,不比宗師級高手差,到了進無可進的地步,而其精神力本就因融合兩世為人,高人一等,相較下來真氣顯得有些弱了,這次正好是合適的機會,足以使他達到心氣體三者圓滿的境界。

二話不說,李榮縱身一躍,閃入洞中,涉水而進。

一月後,李榮長嘯一聲,從洞中躍出,向玄機告別,卻被告知掌門玄機已閉門潛修。

還是踏水渡海,李榮更加從容,踏著波浪,不久就踏上了陸地。

此次東海之行,李榮獲益非淺,那地火熔洞裏的銀魚、肉芝有著補益元氣的奇能,雖不如生命之源和少林大還丹之類,但架不住數量巨大,而熔洞乃陰陽交彙之地,內有地火餘溫,外有寒風刺骨,更有助於武者修行,使得李榮短短一月,真氣深厚了兩成之多,趕得上六品大圓滿的武者。

上岸後,李榮也未施展輕功,而是赤足步行,一步一個腳印,來到那個小漁村,到林紹基家中盤桓了一日,方才離開了漁村,向著西方行去。

他的目的地是XC登上珠穆朗瑪峰這世界第一高峰,將秋水琴音劍插在峰頂。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走過太湖兩岸的煙雨迷蒙,李榮來到金陵,聽到馳名江左的“天狼”蔣成登臨天巫宗宗主之位,並晉階七品先天宗師的消息,知道蔣成終於殺掉了“血蝠”長老,掃平了宗內反對他的勢力。

駐足城外紫金山,觀望著前代號稱虎踞龍盤,而入隋以後被毀重建的金陵城,李榮的心無比平靜,他曾到城內殘破的烏衣巷,尋訪謝家大宅廢園,往日繁華的盛跡已有殘跡,所謂的江山社稷,人事變遷不再縈繞心頭,留下的一顆赤子之心,至誠於武道,至誠於情性。

唐時吐蕃即包括後世XCQHSC北部及尼泊爾,印巴間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鼎盛時甚至將中亞哈薩克斯坦等五國囊括在內。

如果說這個時代能與唐朝抗衡的帝國非吐蕃王朝莫屬,國力強盛,與大唐打了數十年仗而不落下風。近些年來因城外三大宗師之一“戰神”論欽陵智勇無敵,打得薛仁貴、王孝傑、黑齒常之、婁師德等一幹大唐名將退避三舍,僅能苦守隴西,不能越大非川半步。

要說唐軍之敗,半由論欽陵軍略無雙,也因高原環境惡劣,地勢險峻,唐軍不能發揮裝備良好,組織嚴密的優勢。

李榮進入吐蕃核心地帶即XC後,已是離開了江南一年有餘,他沿著後世紅軍萬裏長征路線,到SC後轉而北上,向著XC進發。

XC有著十裏同日不同天,慢度一日如有年的說法,氣候變幻莫測,屬於典型的多垂直氣候帶。一日之間,溫度可能會有春夏秋冬四季溫差變化,特別是夜晚溫度極低,加上氣壓低,生存困難。

盡管高原空氣稀薄,氧氣不足,溫差變化大,這些對普通人來說足以致命的因素對李榮來說不算什麼,以他飽滿可以比擬七品先天宗師的氣血適應這惡劣的氣候完全沒有問題。

通過這些年來的修行,閱讀無數功法秘典,李榮發現後世的武學並不比這一世差,隻是後世空氣中沒有了靈氣的存在,不能修煉出真氣,但氣血循行的方法跟這一世真氣運行沒啥區別,其中的武學道理是相通的。

當然前世時李榮隻修煉出了暗勁,對武學的領悟遠遠不足,很多東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今世相互參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經過一年的刻苦修行,李榮順利地將境界又提升了一個小層次,達到了六品第三境,貫通了十二正經,達到了圓滿的狀態,隻差打通任督二脈,溝通天地之橋了,跟當初的李元芳相近。

進入XC後,李榮再未刻意運轉真氣,而是任由氣血自由循行,體表氣孔自由呼吸,一切都順其自然。

雖然不懼風雨,但並不意味著李榮的衣服也刀槍不入,身上的衣服早已爛如破布片。無奈之下,李榮從藏民那裏換來一張毛氈,披在身上。

練精化氣是產生真氣的根基,練氣化神則是晉階七品先天的關鍵,將自身神意融入到真氣當中,表之於外則是真氣化形,更進一步練神還虛,則是控製天地元氣,形成氣場,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