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隴山是橫亙在西夏和金國之間的界山,在兩國之間有一個穀口相通,這就是著名的唐代七關之一的隴山關。
每年十月是這裏的最好季節,不但穀中溪水長流,而且穀中生長的野荷爭奇鬥豔,置身期間讓人心曠神怡。但今年天公不作美,不但陰霾不斷而且讓人隱隱感到有一股隱藏的寒流彌漫在空氣中,一點一點地滲入到人的骨髓中。十月剛過,天空中竟然飄起了雪花。這就讓人感到今年的氣候有點異常,擔心會出什麼事。
沒有多久,人們的猜想就得到印證。隨著蒙古對西夏的入侵,從這個穀口進入西夏的流民是一天天增多。聽他們說,他們是城市被蒙古攻陷後逃到西夏的難民。隨著蒙古的入侵,這些天來,已經有很多流民經過隴山關口進入西夏。
為了防止蒙古進入西夏內地,天都山監軍司在隴山的關口設立了幾道防線,還在路邊搭建了拒馬阻止內地進入交戰地區。
聽逃難的人說,由於成吉思汗知道了西夏和蒙古部落王子勾結,企圖乘他遠走中亞襲擊他的後方。於是迅速從中亞轉回國內,先派兒子鎮壓了反抗者。接著帶著士兵氣勢洶洶地向西夏殺來。聽說東邊的一路已經攻陷了黑水城。而他親自帶隊從西邊殺來的一路也已攻陷了幾座城市。這些逃難的人就是被蒙古攻陷城市的居民。
百姓怯於蒙古的殘暴,在戰爭來臨的時候把自己關在家裏。
過去。在上四次入侵中,每次都給西夏百姓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加上天氣寒冷,難民攜家帶口奔走山道的淒慘景象,使國民在感到天冷的同時,心裏又多了層涼意。以至造成了九省通衢的商道上路斷人稀的狀況。人們在觀望,不知道他們的命運是否會和這些難民一樣。因此,不用封鎖,一般人也不會到戰區。但是這天上午發生的事讓人們覺得凡事有個例外。
這天上午,蕭關的邊將正一邊檢查過關的行人,一邊安置逃難到內地的難民。就見從內地方向匆匆忙忙走來了三個人。他們各個絹帕罩頭,披著鬥篷。但所帶絹帕很特別,在額頭上用絲絹打了一個黑叉,加上上麵的罩頭,遠遠看上去就象是一個打叉的骷髏。從背著的劍袋看,知道都是道士,但不知道是男女。其中走在前邊的是師傅,年紀在四十歲左右,後邊兩個年輕的顯然是徒弟,不過就是十五、六歲。雖然年紀有差異,但是各個英姿颯爽。行色匆匆,好象有什麼急事,一看就知道是行走江湖的俠客。要不是來到近前軍士看到她們秀美的臉龐和額前飄下的黑發,根本不會懷疑他們是女子。顯然士兵感到好奇,想問她們怎麼會在寒冷的冬天到交戰的地方去。對他們的申請很猶豫。但領頭的官佐在聽了陳述後竟然同意放行。
士兵很納悶,不知道很難說話的上級為什麼在見到女道士後不在堅持原則了。原來軍官放走女道士,是源於對本地一個民俗的了解。
2
在宋、夏境內隴山的支脈香山,有一個令江湖上的人聞風喪膽的門派叫“香山派”,它是道教崆峒派的一個分支。所以有這樣的分支,皆是因崆峒派前二任掌門在選擇後任掌門時出現分歧由同門的弟子創製的派別。
當年全盛時崆峒派掌門盛世雄身兼五嶽道教聯盟的總掌教,手下有四大徒弟,各個出類拔萃。除了秀麵真人張武樣,長嶺道人將避風,攀援手高良軍外,還有一個就是紅臉繡女熱愛蓮。當時盛世雄比較看重高良軍。但高良軍是西夏的皇族,所以在接班人的選擇上就沒有考慮他,而是看中將避風。認為她在武功和修為都略高其他徒弟一籌。並且對張武樣和熱愛蓮在學徒期間偷偷戀愛給予斥責。但在卸任掌門對後任的推選中確把張武樣作為推薦的重點。這就讓將避風很不理解。
記得在靈堂上,她曾對手拿遺囑的張武祥說了這樣的話,那就是對此,堅決執行。但是確說師傅的主張將給崆峒派造成嚴重的後果。後來果然應驗,不但她和師兄決裂,還因張武樣當上掌門後不自愛和師姐熱愛蓮私通被人揭發,不但被剝奪了五嶽聯盟盟長的頭銜,還被迫辭去領教之職,匆忙之間把掌門之位傳給了惠君的師兄惠靈。張武樣共收了三個徒弟,除惠靈外,還有一個俗家弟子高茯苓。當時她沒有出家,因為哥哥高良軍和張武祥是師兄弟的緣故,在崆峒山拜張武祥為師。還有一個出身官宦人家的子弟色楞,但出身背景不詳。而張武樣也不是開始就師從盛世雄,是由武當派掌門燉盅介紹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