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介紹
外刊介紹
《BBC音樂雜誌》
● 5月29日是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春之祭》首演一百周年,由塞蒙·萊托指揮柏林愛樂最新錄製的《春之祭》(EMI)已於3月25日上市。萊托在接受采訪中談到了他一生中對這部不朽之作的熱愛。他曾組織了柏林一百所學校的學生在一起,按專門的編舞跳《春之祭》,效果非常之好。卡拉揚時代的柏林愛樂曾為《春之祭》錄過音,卻被作曲家本人指責為音樂中毫無自省的意境。富特文格勒曾竭力反對卡拉揚做他的繼任者:“他何必讓每一樣東西都顯得那麼過分地高雅嬌柔?”萊托認為《春之祭》是一首能讓人感受到巨大力量的舞蹈音樂,而這正是這個樂隊今天所擁有的。對於指揮和樂隊而言,如今演奏複雜的《春之祭》已不是什麼難事,而以前曾有一整本書講解《春之祭》中定音鼓的演奏方法。斯特拉文斯基曾多次修改此曲,晚年甚至動過念頭想重寫全曲。“修改並不是每一次都比原來的好。”萊托坦言,作曲家也會犯錯誤。談到從柏林愛樂離任後的去向,萊托表示自己的妻子忙於在世界各地演唱,七歲的兒子又不想離開自己的足球隊。萊托的第三任妻子是捷克歌手科澤娜(Magdalena Koená),兩人是確立關係後各自離婚才走到一起並於2008年結婚的。至於萊托的繼任者,媒體認為最有可能的是德國指揮家克裏斯蒂安·蒂勒曼。
● 當期所附唱片是沃恩·威廉斯的《第六交響曲》,音樂學家德裏克·庫克在1948年出席了該作品首演後,曾評論該作品是“極端的虛無主義,血管裏的每一滴血似乎都凝固了”。但作曲家並不認同樂曲是對結束不久的戰爭苦難的描繪,他隻是寫了希望聽眾能夠欣賞的音樂。唱片中的另一首作品是弗蘭克·布裏奇的早期作品《大海》,波瀾壯闊的音樂如其標題。將這兩曲放在一起作聆聽和比較應該是頗有趣味的事。
《歌劇新聞》
● 雜誌刊出今年(第八屆)歌劇新聞獎的五位獲獎者以及對他們的評價。美國高男高音歌唱家戴維·丹尼爾斯——他以前的嗓音顯得有點薄弱而缺乏彈性,但今天他已經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了,能以生動、華美而堅實的嗓音演唱亨德爾、維瓦爾第、格魯克和蒙特威爾第的角色。聽他在《帖木兒》中的演唱——數小節連續十六分音符的一氣嗬成、上下聲區的均衡統一以及音色的醇美,可謂完美無瑕,這也是亨德爾夢寐以求的。老一輩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米雷拉·弗雷尼——她或許是她這一代女歌唱家中最具人氣和實力的,難能可貴的是她能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感與歌唱藝術聯係起來。Orfeo唱片公司曾在2010年出版了一套她於1963年到1995年間演唱的歌劇選段,在三十餘年演唱生涯中她能始終保持如此完美的藝術水準令人驚訝。
● 英國男中音歌唱家西蒙·金利賽德(Simon Keenlyside,1959- ),聽過他演唱的人無不對他倍加讚賞,他能富有表現力地運用自己的漂亮音色,而且具有震撼人的力量。2006年當他灌錄一張名為《歌劇故事》的男中音詠歎調選時,許多人都因其中那些高難度的唱段而為他擔心,結果這張唱片榮獲當年《留聲機》獎。美國低男中音歌唱家埃裏克·歐文(Eric Owens,1970- ),這位四十二歲的歌唱家已經首演過數部現代歌劇,如約翰·亞當斯的《開花的樹》中的講述者一角就是根據他而設計的。像他這樣正值黃金時代的低男中音現在是各大歌劇院渴求的寶貝。美國女高音歌唱家道恩·厄普肖——她在舞台上飾演的蘇珊娜、伊利亞斯和帕米娜具有獨特的魅力。這位獲得過四次格萊美獎的老資格歌唱家,演唱的曲目從巴赫、馬勒到梅西安。她出色詮釋過本國作曲家巴伯和伯恩斯坦的作品,並在哈比鬆(J. Harbison)、戈利喬夫(Golijov)、薩裏荷(Saariaho)等人的新作品中塑造角色,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