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河邊會麵(2 / 2)

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頻頻發出過熱警報,相關部門開始幹預市場,但使出來的手段確是效果相當有限,房產過熱就限購,道路擁堵就限行,經濟過熱那就提高利率,收緊銀根加強信貸監管。由於政策對銀行放貸限製頗多,比如要求銀行中長期貸款額度不能超過中長期存款總額的120%,這項政策的原意是防止資金錯配,將短期的存款投向中長期貸款市場,避免造成銀行流動性問題影響整個市場。但是由於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年gdp增速都在7%以上,銀行存款也是連年增長,銀行似乎對這項政策並不滿意。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放不了中長期貸款就放短期貸款,都搞成一年期的貸款,貸款到期就新借一筆來歸還上一筆貸款,就是統稱的“借新還舊”。就這樣一直玩了許多年,監管部門也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現在經濟過熱,需要踩刹車了,這項政策又被監管部門“嚴格落實”。老辦法玩不轉了,但銀行裏的這群人哪個不是精明無比,轉空子的高手?不能“借新還舊”那就搞“收回再貸”先讓企業把上一筆貸款還回來,再重新貸出來,雖然從本質上來說這類“收回再貸”和“借新還舊“並無本質區別,而且精明的銀行家們發現這樣對自己反而是大大的有利。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需求與資金的錯配,企業的長期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隻能通過短期的貸款來獲得資金,現在玩“收回再貸”,貸款一年之後需要連本帶息將貸款結清,才能獲得下一筆貸款。一個企業哪來那麼多的資金來歸還?畢竟企業可能需要貸10年才有可能歸還的貸款,現在需要一年來歸還。自己沒有,那就去借,銀行肯定是不會借的,隻好找私人借。

一項本意加強信貸監管,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卻一夜之間還催生了一個龐大的民間地下借貸市場,大大加重了企業負擔,不得不說這很諷刺。“收回再貸”過程中從歸還上一筆貸款,到下一筆貸款拿到手後用於歸還民間借貸所花費的借貸利息,被企業戲稱為“過橋資金”或“過橋費”。許多銀行相關從業人員在這中間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監管部門這群人定義為”資金掮客“,專門為各種資金牽線搭橋,從中獲利。

唐主任正是這些掮客中的佼佼者,不僅因為手中握有貸款審批的權利,更因為其心狠手辣,在他手上借出去的過橋資金日利率達到5‰每天,這幾乎就是銀行的月貸款利率水平,也就是說他的過橋資金一天產生的利息是銀行貸款一個月的利息。一千萬的貸款一天就需要向他支付5萬元的利息。當然市場上也有2‰左右的較便宜資金,但假如你不通過他你很難獲得過橋資金不說,就算你拿到了,原本3-5天就能辦下來的貸款他給你拖一兩周的時間,那不是更要命?所以唐國輝主任背後人稱灰狼,一口咬下去能把骨頭咬碎了吞下去。但沒有辦法,明知這是劫財,這個財大家還是得送出去,還得陪著笑臉才行。

回到車裏降下車窗,李總拿出一根香煙默默點燃,最近生意越來越難做,一年的淨利潤也就幾十萬,還有大量的壞賬,再這樣下去估計不出兩年就得關門了,“得趕緊想個辦法才行”。扔掉隻吸了一口的香煙,李總駕車往自家的工廠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