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都是時代中的一粒塵埃(1 / 1)

我們都是時代中的一粒塵埃

當代小說四季評

作者:李聰

方方《惟妙惟肖的愛情》,《花城》2014年第2期,《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2014年第4期轉載。

方方向來對中國社會問題捕捉準確,剖析透徹,尤其寫世態人性堪稱入木三分。這篇小說圍繞兩代人的故事展開。古板木訥的禾呈大學畢業之後留校做了一名曆史老師,一心踏實工作的他因為不會用些“巧辦法”,所以職稱難以晉升。表姐雪青沒有考上大學,但由於性格圓滑變通,善於人際應酬,自己開了公司。又通過鑽體製的空子成為富甲一方的企業家。雖然禾呈也很羨慕表姐的生財之道,但是因為自己是有學問的老師,仍然有一種老派知識分子的自尊和自信。大兒子惟妙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博士畢業後也當上了大學教授,也一直是家裏人的驕傲。而小兒子惟肖學業無成,讓父母鄰裏看不起,卻在表姐的公司裏做上了高管,混得有更好的物質基礎的惟肖結了婚。之後大兒子惟妙也結了婚,他的婚姻不是因為愛情,卻是為了幫助女方留在城裏。然而兩個兒媳注重“實惠”的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大兒媳遇到搞房地產發家的高中同學後選擇離開惟妙。而小兒子因為有了優厚的物質基礎搭上了女明星。禾呈看著家裏圍繞著金錢發生的一幕幕,感慨萬千。然而當得知表姐被禾呈工作的學校聘用博導,小兒子惟肖買上知名大學博士文憑時,禾呈再一次震驚了。文章的最後以禾呈的一句詩“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度殘春”淡然結尾。小說用樸實真摯的語言,深刻揭示了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世界觀和價值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懷有敬意的東西變得一文不值,金錢成為主宰一切的巨手。一些人被高高托起,一些人被緊緊扼住咽喉。時代的這種裂變,像一股洪流強烈的衝擊著我們每一個人,有一些人能自由遊弋,更多的人已經淹沒其中,沒有尊嚴,沒有希望。小說寫出了當代人的普遍處境,渴望更好的生活。不僅僅是物質意義上的好,還包括精神意義上的好。卻不知道如何才能夠創造,或者配得上那種好的生活。我們都是時代中一粒小小塵埃,苦苦掙紮,卻又無可奈何。

萬方《女人梨香》,《十月》2014年第2期。

小說描述了名叫梨香的女人的一生。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鄉村。梨香父母看重錢財,把梨香嫁給一個富家的瞎眼兒子。梨香誓死不從,逃到了在鎮上打工的姑媽那裏,遇到了工廠主兒子並與之相戀。在母親的一再施壓下。梨香與戀人並沒有走到一起,還是嫁給了瞎子。然而梨香的愛情之火並沒有熄滅,學習期間與戀人生活在了一起,並且懷上了他的孩子。當然她也很清楚,她不可能一輩子作他的情人,後來還是選擇回到瞎子身邊把孩子生下來。戰火四起的年代。想平靜生活很難。先是瞎子家的財產沒有了,與戀人也失去了聯係,最後孩子也死了,生活不斷打擊著這個瘦弱的女人。為了生計,梨香帶著瞎子丈夫又嫁了人,養育了三個孩子,好景不長,丈夫又死了。生活的重擔落在梨香一個人身上,她獨自去城市打工。一次偶然,又遇到了昔日戀人,此時他們已經頭發花白,在歲月的長河中漂泊了大半生。小說用倒敘的手法,將曲折的前半部分一點一點嵌入。現實與回憶像兩條麻繩,交疊纏繞,最終擰成了梨香的一生。小說敘事上起伏跌宕,人物形象豐富立體。作者並沒有簡化梨香的一生,天生麗質的梨香生長在一個封建專製家庭,她的性格裏帶有保守和怯懦,雖然對母親的逼婚也曾極力反抗,但最終還是接受了生活的安排。同時,在她身上還散發著傳統女性厚道、樸實、勤勞的光輝。帶著瞎子嫁人,無論生活發生怎樣變故,始終都不曾把他遺棄。為了生計,自己遠赴他鄉打工養活一家人:梨香的一生回環曲折,作者寫出了欲說還休的生命曆程,也寫出了屬於一個女人的生命質感。

(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本欄責任編輯:王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