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後,也就是1997年,宋禹出任佳州州長,開始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大刀闊斧,一步步改變著佳州。
成效最為顯著的當然便是佳陽城了,各種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鐵路通往各大城市,由於各種開發建設也讓一大群失業或者說低收入的人群都找到了一份足以養家糊口的工作。
總得來說,幾乎所有的佳州百姓都認為宋禹是一個為民造福的好州長,人們提起他,無一不肅然起敬!
這三年裏,宋雲傑和陳雪菲的友誼也變得更為深厚,宋雲傑也終於知道了陳雪菲的身世。
原來陳雪菲的父母嫌棄她是個女孩兒,拋棄了她,然後被人送到了孤兒院,也就是宋雲傑他們家後麵的那個孤兒院。
可是,孤兒院根本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那個年代,通訊工具也隻有bb機而已,想讓社會上的好心人幫助是非常困難的事,就連許多佳陽本地人都不知道佳陽城裏還有一個孤兒院。
孤兒院也隻有幾個老婦照顧幾十個孩子,僅靠著少量的好心人維持著孤兒院的開銷,即使這樣一天也最多能夠讓他們不會餓死,更別說讓他們吃飽穿暖,上學讀書了,就連管理都是一件特別麻煩的事!
由於沒有知識,這些孩子一旦到了十幾歲,為了生存也隻有在社會上偷偷摸摸,能飽一頓是一頓,孤兒院裏的幾個老婦也隻有含淚看著一個個孩子步入歧途,卻也毫無辦法。
所幸的是,宋禹也通過兒子了解到了這些孤兒的困境,於是也開始著手讓這些孩子不再遊蕩社會。
宋禹通過各方走動,終於重新修建了一個孤兒院,各種設施完善,人員配備完整,不僅解決了這群孩子的溫飽問題,還讓他們開始重新學習知識,重返校園!
早在宋雲傑認識陳雪菲後,宋禹夫婦就經常請陳雪菲到家做客,暑假寒假也讓宋雲傑給陳雪菲補課,希望她也能夠回到學校。
一來二去,宋禹夫婦甚至都把陳雪菲當成了半個女兒,偶爾也給她買件新衣服之類的,而從未感受過父愛母愛的陳雪菲也幾乎把宋禹夫婦當成自己的父母。
因為有宋禹對孤兒院的關心,陳雪菲也終於在9歲那年開始進入學校讀書!
還好有成績優異的宋雲傑一直利用假期給自己補了一二年級的課程,加上陳雪菲本就一直渴望能夠進入學校上學,所以即使陳雪菲直接進入四年級,也還算勉強跟的上。雖然宋雲傑成績優異,可不管怎樣,他也隻是一個孩子而已,不可能達到學校老師的那種程度,所以陳雪菲已經算是很幸運的了,
宋禹夫婦也一直以為宋雲傑把陳雪菲是當做一個妹妹而已,所以並沒有任何限製他們的來往,因為從各種跡象來看,宋雲傑也確實隻是把陳雪菲當做一個妹妹,就連他向別人介紹陳雪菲時都是稱呼她為雪菲妹妹。
但這一切都隻是少男少女青春期之前的懵懂而已。
兩個孩子自從相繼進入初中後,就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經常相聚了,每個人都有十分繁重的學業,而且陳雪菲也長大了,也不可能再像小時候那樣住在宋雲傑家裏。
宋雲傑雖然和陳雪菲同級,但是卻並不在一個學校,所以上了初中後,兩人也隻有很少的時間相聚,要麼是陳雪菲來找宋雲傑,要麼是宋雲傑去找陳雪菲。
初三那年,宋雲傑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佳陽市的第一中學,而陳雪菲隻是考進了佳陽市的第二中學。在佳陽第一中學的學生眼中,除了一中,其它的中學基本都是渣渣。
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不是毫無根據。
所以宋雲傑和陳雪菲注定終將天各一方,至少大學是這樣的。
上了高中後,兩個人能明顯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宋雲傑則是為了考入十大名校而加倍努力,陳雪菲則是由於後天基礎的問題,學習上一直不溫不火,即便再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
但僅僅隻是考上一所大學還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