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丘吉爾和戴高樂都具有巨大的堅持繼續戰爭資源,英法海外殖民地人口達數億,麵積遍布全球每一個洲。這也是丘吉爾看好戴高樂並支持他的重要因素。
在最困難的時刻,丘吉爾熱情而堅定的慨然承諾,使戴高樂立即得到了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6月17日,戴高樂10日之內第五次來到丘吉爾麵前,要求使用英國廣播公司的電台。丘吉爾不假思索滿口答應。兩人商定,隻等貝當一向德國人屈膝,就立即公開廣播。
當天晚上,貝當政府正式通過比利時大使,向德國法西斯表示求和意願。第二天,即6月18日下午6時,戴高樂來到布什大廈B2播音室,坐在麥克風前開始了他對法國的首次廣播。從這一刻起,戴高樂就成為法蘭西的戰鬥旗手。
“我是戴高樂將軍,我現在在倫敦,我向目前在英國土地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土地上的,持有武器或沒有武器的法國官兵發出號召,我向目前在英國土地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土地上的軍火工廠的一切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發出號召,請你們和我取得聯係。”
“無論發生什麼事,法國抵抗的烈火不能熄滅,也決不會熄滅!”
戴高樂為激勵貝當政府振奮鬥誌的最後努力,換回的卻是命令他立即回國的電報。他給魏剛將軍去了封信,懇切要求他出來領導抵抗運動。得到的卻是法國大使館轉來的,要他去圖盧茲的聖米歇爾監獄去投降,接受戰爭委員會審判的命令。這個委員會起初判處戴高樂4年徒刑,後來由於魏剛的堅持,竟改為“缺席判處戴高樂死刑”。
戴高樂隻好向法國駐海外殖民當局打電話,呼籲他們堅持抗戰,邀請他們來倫敦共商抵抗大計,得到的卻是一片嘲笑。那些總督們認為戴高樂“隻不過是一個野心勃勃、追逐名利、不久以前才被臨時提升上來準將”,他在官場中“唯一足以掛齒的經曆,隻是在已經下野的雷諾內閣中擔任過國防和陸軍次長而已”。就連決心打下去的北非總司令兼摩洛哥總督諾蓋將軍,也認為沒有理由非得響應戴高樂的呼籲不可。
麵對德國苛刻的條件,法國軍政首腦們沒提出任何異議,6月22日下午,法國代表和凱特爾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全世界人民都怵目驚心地注視著法蘭西這顆巨星殞落,很多法國人聽到廣播後潸然淚下。
在這嚴峻時刻,戴高樂在倫敦再一次發表聲明,嚴正指出維希政府已完全喪失了正統性,並正式宣布成立“自由法國運動”,號召把“自由還給世界,把榮譽歸還祖國!”當天,代表“自由法國運動”的洛林十字旗幟,在海峽彼岸高高飄揚起來了。
6月28日,英國正式承認臨時的法蘭西全國委員會,承認戴高樂為“一切自由法國人的領袖”。
丘吉爾對戴高樂說:“你孤身一人,那沒關係!我就承認你一個人!”
這樣,曆史的大潮把戴高樂推上了非常獨特的境地:在法國本土,存在著一個表麵上“合法”並得到美、蘇等大多數國家承認、隻有英國認為“不能再將它視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政府”的維希政府;在倫敦,戴高樂打出代表“自由法國”的洛林十字旗得到了英國的承認。
戴高樂堅忍不拔的意誌和強烈的愛國情操,感染著每一位和他見麵的愛國誌士。在他“六一八”廣播呼籲後,已有幾百人集合到他的旗幟下。6月29日,他到利物浦招募了外籍軍團第13旅兩個營,200名阿爾卑斯山步兵,一個坦克連的2/3,以及一些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幾天後又有兩艘潛艇和一艘巡邏艇宣布擁護他。駐聖阿塔恩的幾十名飛行員組成了他未來空軍的核心。
6月30日,第一個高級軍銜者米塞利埃海軍中將,投奔到洛林十字旗幟下。他的到來對戴高樂的事業是很大的支持和鼓舞。緊接著,一些人從法國經西班牙逃出來,一些人從北非直布羅陀投奔而來。
7月14日上午,擁有7000多人的自由法國戰鬥隊,齊集白城體育館。戴高樂全副戎裝,威嚴地站在台階上,他身後是一幅巨大的一戰英雄福煦元帥的畫像。在倫敦公眾讚許的目光下,一列列方隊英姿勃發地走過主席台。戴高樂默默地注視著這支年輕的隊伍,可以感到他冷峻的外表下燃燒著一團烈火;他清楚地意識到,他必須團結和依靠他們,肩負起光複祖國的使命。
這是戴高樂和他的部隊第一次在倫敦公開亮相。緊接著,首批自由法國飛行員參加了對德國魯爾區的轟炸。標誌著法國重新投入了戰鬥。
絕望中的法國人民,立刻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向戴高樂表明了他們的態度。這是兩張照片:一張拍的是7月14日,法蘭西國慶節,法國男女佇立在無名將士碑周圍,沉浸在無盡的悲哀裏。照片上麵寫了這麼幾句話:戴高樂!我們聽到你的話了。現在我們在等待你!
另一張,是一被路過人獻滿鮮花的墳墓。這是戴高樂母親的墳墓。7月16日,這位偉大的母親向上帝奉獻了她的苦難,祈求挽救法國和庇護她的兒子的使命以後,便獨自在班明死去了。
早在6月28日,英國政府便公告承認戴高樂是“自由法國的領袖”。於是,戴高樂就以“自由法國領袖”的身份,與英國首相及其外交部進行“必要的談判”。他們以他6月26日交給丘吉爾首相和外部大臣哈裏法克斯勳爵的一份備忘錄為起點,通過艱苦努力,終於達成了1940年8月7日的協議。
這份被稱為“丘吉爾-戴高樂協議”,是戴高樂努力建立大廈的基石。在協議中,戴高樂堅持英國必須保證重新恢複法國本土和法蘭西帝國的疆界。他是想以這種辦法,從法律上打消英國人可能懷有的任何攫取法屬領土,以擴大不列顛帝國的冒險想法。最後,英國人終於承認他們有義務“完整地恢複法國的獨立和偉大”。
在協議中,自由法國軍隊的開支暫時由英國政府負擔。由於初期戴高樂沒有財源,所以堅持載明這隻是借貸。所有開支將單獨立帳,以後予以償還。從而保持了法國的榮譽和獨立自主。這一點使戴高樂在對外關係中,凡涉及到法國利益問題上,一開始就表現出了一個“高大的強硬者形象”。
法國戰敗投降,使歐洲乃至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歐洲大國之一意大利,此時的動向最引人矚目。那麼,意大利此時有哪些重大動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