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課文識字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處理好識字和理解課文的關係,盡量不要因為識字打斷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二是要指導運用字詞,一般要放在理解課文後的練習鞏固的環節,不宜在講讀課文之中,剛剛理解了某個字詞就進行組詞說句練習。三是識字的時間和環節容易被閱讀理解課文所擠占,特別是寫字如蜻蜓點水,不紮實。要知道:識字寫字是小學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標誌,缺少或顯得不足,就一定不是好課。
5.重視合理滲透德育、美育、心理素質教育
學生之間存在個別差異,素質教育要求開發和利用這種差異,並力求通過教育手段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麵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尋找滲透點,不失良機地向學生自然滲透德育、美育、心理素質教育的要素,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濃厚的審美情趣,以及自信、果敢、堅毅的心理品質。然而這些方麵的滲透一定要把握一個“度”和“法”,“度”即深淺度,“法”即教學方法。這個“度”和“法”的標準就是大綱和課標中所說的:“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6.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有法,是說教學有規律性;教無定法,是說教學有靈活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不是無心插柳,而是有意栽花。教師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據教學結構的需要,以教材內容、學生基礎、認知規律、學校教學條件等因素為依據,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於進行學法指導為標準,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現多種方法和手段的優化組合,使學生的思維沿著科學的路線前進,始終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內容中,使他們在愉悅的學習氣氛中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所學知識,發展智力、能力。
7.借助獨特創新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評價語言的形式應多種多樣,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有機結合,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或突發情況,臨時調整原先預設的口語流程,巧妙應對,獨特創新地進行評價。
如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教《我愛故鄉的楊梅》時,請一個學生朗讀課文,讓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情節。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仿佛把大家帶入了果實累累的果園。這個學生讀完後,於老師看了看全班同學,煞有介事地說:“這位同學讀得多好,陸曉榮同學聽得都入了迷了。我發現他在邊看邊聽的過程中,使勁咽過兩次口水。”回過味來的同學們都會心地笑起來。於老師接著說:“課文中描寫的事物,肯定在他的頭腦中變成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麵。我斷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紅得幾乎發黑的楊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楊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誘人的楊梅果正搖搖擺擺地朝他走來,於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學生們都哈哈大笑起來。於老師又鄭重其事地說:“如果讀文章能像陸曉榮這樣。在腦子裏‘過電影’,把文字還原成畫麵,那就證明你讀進去了,就證明你讀懂了。老實說,剛才我都流口水了,隻不過沒讓大家發現罷了。”同學們笑得更厲害了。這樣既幽默又創新的評價語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