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磨豆

從前,山中有座廟,廟裏沒有石磨,因此,廟裏每天都要派和尚挑豆子,到山下農莊去磨。

一天,有個小和尚被派去磨豆子。在離開前,廚房的大和尚交給小和尚滿滿的一擔豆子,並嚴厲地警告道:“你千萬要小心,路上絕對不可以把豆漿灑出來。”

小和尚答應後就下山去磨豆子。在回廟的山路上,小和尚滿腦子想的都是大和尚凶惡的表情,如履薄冰地挑著裝滿豆漿的大桶,生怕有什麼閃失。

不幸的是,就在快到廚房時,小和尚隻關注著腳下的路和肩上的桶,不小心撞了人,豆漿灑了一半。

大和尚非常生氣,指著小和尚大罵:“你這個笨蛋!我不是說要小心嗎?你怎麼搞的!”

小和尚委屈地哭了。

方丈聽到後,對小和尚說:“明天你再下山去磨豆,回來時觀察一下沿途的風景,回來給我寫個報告!”

小和尚為難地說:“我連光磨豆子都做不好,還要看風景,回來後還要作報告,怕是做不到啊!”

但方丈一再堅持,小和尚無法,隻得答應了。第二天,在磨豆回來的路上,小和尚遵照方丈的要求,一邊走一邊看風景,這才發現,其實山路旁的風景真的很美——路旁有美麗的花草,有青山綠水。就這樣,小和尚一邊走一邊欣賞美景,不知不覺就回到廟裏了,小和尚心情愉悅地把桶交給大和尚,發現豆漿沒有溢出來,桶還是滿滿的。

其實,與其天天抱著必須成功的心態提心吊膽地去經營某件事,不如以平常心享受每一個過程的快樂,以輕鬆的姿態收獲成功。

高僧與莊稼漢

一日,有一位高僧途經一片莊稼地。田裏的漢子看這個和尚深一腳淺一腳地冒著酷熱趕路,就譏笑道:“師父隻是討現成的東西吃,這麼急做什麼?”

高僧一聽這漢子的話,就停下腳步問:“施主覺得我是個乞食者,那麼施主是什麼人呢?”那漢子高傲地說:“我是耕耘的人啊!”

高僧微微一笑道:“在我眼裏,我和施主算是同行!”

那漢子一臉譏諷的樣子,說:“同行?你也算是耕耘者?”

高僧仍舊微微一笑道:“當然是,隻不過我和你的耕耘方式不一樣而已!你播種耕地,需要有犁,需要有牛,而且要有一塊地和良種。莊稼收成是否好,還要看你當初耕的地是否鬆軟,用的牛是否強壯,節氣是否合適。即便最後你確實有收成了,那收到的糧食又能讓天下多少饑苦的人填飽肚子呢?”

那漢子聽高僧這麼一說,臉上掛著不服氣的表情說道:“那你又能為天下蒼生做些什麼呢?”

高僧還是微微一笑,回答說:“我以眾生的心靈為田地,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作為種子,以深厚的修為作為耕牛。我在芸芸眾生的心田,播上開啟智慧的種子,以深厚的修為為執迷的人開墾前行的道路,從而使眾生拔出煩惱,得到安樂,並以他們在心田中成長起來的智慧,去開拓更廣博的財富。而他們又以開悟的心,去四處廣傳善緣,讓更多的人在心裏種下啟智明慧的種子,使更多的人得到恩惠。所以,我們是同行,兩人都是耕耘者。”

莊稼漢聽完,羞愧地低下了頭。

千萬不要帶著偏見去看待任何一份職業,三百六十行的從業者,在本質上沒有任何不同,都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努力實現自己價值的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