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吃鹽到底是吃多少鹽呢?(1 / 1)

少吃鹽到底是吃多少鹽呢?

新知

作者:新科

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時至今日,我們不再麵臨食鹽供應短缺的困擾;與之相反,減鹽的聲音開始出現。既然鹽對人體健康是如此重要,為什麼需要減鹽呢?到底該吃多少鹽呢?

真相:攝入足量的鈉離子對於維持生理機能至關重要,而食鹽是攝入鈉的最主要來源。這就是為什麼戰士潘冬子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把鹽送到根據地的原因。然而,正所謂“過猶不及”,過量攝入鈉鹽會產生一係列健康隱患。

食鹽是一種曆史悠久的防腐劑,可用於長時間貯藏食物,尤其是肉類。因為它的高滲作用可以抑製有害微生物的生長,防止食物敗壞,這在物質相對匱乏,保存手段單一的古代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可以說,食鹽對人口的增長功不可沒。直到今天,人們仍然保留著用鹽醃製鹹菜、火腿等食材的風俗,這些風味獨特的食物,是舌尖上不可替代的亮點。

即使不需要長期保存食物,食鹽在日常烹飪中也必不可少。除了提供鹹味,它能掩蓋食品中令人不悅的苦味,增強甜味等宜人風味。目前,尚未有替代品可以模擬鈉鹽神奇的感官功能。由於含鹽量陡然下降會對食品口感產生顯著影響,被寵壞的味蕾無法適應,因此,讓一個重口味的人即刻適應清淡的飲食實在不容易。

然而,正所謂“過猶不及”,過量攝入鈉鹽會產生一係列健康隱患,雖然科學界對於這些健康隱患還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但仍應引起重視。

高血壓是與高鹽飲食最直接相關的健康風險。鈉鹽攝入過多,導致體液中的鈉鉀比失去平衡。水分往血管中滲透,造成水鈉瀦留,使血容量增加;同時細胞含鈉量增加又使細胞吸水腫脹,導致小動脈血管壁平滑肌腫脹,血管管腔變細,外周阻力增加,從而血壓升高。

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可引起60%的腦中風和50%的冠心病。高血壓還是導致晚期腎病的第二大誘因。尤其是對鹽敏感的人群,一旦攝入過多鈉鹽,很容易罹患高血壓。為了預防高血壓,維持心血管健康,將鈉鹽攝入量控製在推薦的範圍內,是大有必要的。

吃鹽太多的高血壓患者改變這一飲食習慣,可以降低血壓值,減少中風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延緩腎病發展。健康人控製吃鹽量,也可以有效預防因鈉鹽攝入過量引起的高血壓。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是,石器時代原始人吃的天然食物中鈉鉀比僅為0.1,而現代人飲食中這一比例高達3。我國現有高血壓人數超2億,與飲食結構變化不無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般人群每日食鹽量為5g,攝入鈉應低於2g,同時鈉鉀比製應接近“1”。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量應少於6g,這個數字還包括了來自醬油、鹹菜等來源的鹽。特殊疾病人群、老年人、幼兒的攝入量應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