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北影廠偷師傳銷招演員(2 / 2)

小林與20多位應聘者的工作單調而乏味。小林說,他工作的一個月內,沒摸過相機,沒見過指導老師,更沒進過劇組。“我們被招聘進來,然後再幫助他們招聘別人,這樣重複下去,有人因受不了離開,但很快還會有新人加入。”小林形容這個過程像“傳銷”,就是不斷地發展下線,讓應聘者交錢。

應聘者每天收的押金、指導費都悉數交給應聘負責人“喬老師”統一保管。多位應聘者證實,每天來此處麵試的人有十多人,最多時有三四十人,其中一半的人都會繳納保證金。

有時為了激勵大家,“星導”會告訴大家今天收入幾千元或者上萬元,等公司做大後,每個人都會有分成。

“公司盈利看得見,可要想拿到工資或者分成就別想了。”一名仍在該公司工作的知情者表示,像小林這樣繳納1萬多元指導費的人不少,有好幾人交了四五萬元,想要把繳納的保證金和指導費要回去根本沒有可能,“每個月都會有人報警,但公司仍然存在。”

應聘者們也是靠著演藝公司不斷的“畫大餅”來維持夢想。小林介紹,每當有同事向“星導”要工資,他都會說公司資金緊張,等以後公司發展起來將會做餐飲、影視等,上市後每個人都有股票。

靈感來自傳銷 采訪中,應聘者們表示,能無條件當明星、當演員的誘惑太大了,並且“北影廠”的招牌讓他們信以為真。

公益律師張新年一直在搜集網絡上關於影視招聘被騙的信息。其間,張律師曾向北京電影製片廠及中影集團求證,他們根本就沒設“演藝部”。

4月20日,記者見到了“北京電影廠演藝部”負責人李仁星,他毫不避諱“演藝部”通過網上招聘“吸金”。“這就和傳銷似的,我當時做傳銷交了兩萬塊錢,學到不少東西。”李仁星稱,在他們公司都要經過實習期,指導費最多交5400元。常有些應聘者因沒能進劇組而選擇報警,每個月都會兩三起這樣的狀況,但公司仍然經營得很好。

對於該“演藝部”跟“北影廠”的關係,李仁星無法給出答案,隻說,認識北影廠的保安,姓朱。

實際上據記者了解,“北影廠”早在2000年正式並入中影集團後,名字也被“中國電影集團北京電影製片廠”取代。

4月20日中午,中影集團相關人士表示,他們並未發布任何“北影廠演藝部”的招聘信息。倒是社會上有不少公司打著“北影廠”的名義行騙,希望應聘者加以警惕,以免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