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摘編
作者:
網絡虛假新聞的治理機製
1、事前審核機製。要關注網絡虛假新聞產生的源頭,建立嚴格的事前審核機製。
2、事後補救機製。無論是首先刊登虛假新聞的媒體,還是轉載的網站,都要及時徹底刪除稿件,並在醒目位置發布更正聲明,向公眾致歉。除了要追究虛假新聞首發媒體的責任之外,對於轉載虛假新聞的網站也要追究一定的責任,從而阻止虛假新聞在網上的二次傳播。
3、過程監控機製。首先,要完善專門的網絡媒體的公眾監督平台,建立公眾對網絡虛假信息的舉報製度;其次,政府可以建立專門的互聯網執法機構,做好互聯網信息監控工作,同時利用網絡虛假信息過濾和追蹤技術及時發現互聯網上的不良信息和虛假信息,及時製止其進一步傳播,從而避免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4、懲罰機製。根據網絡虛假新聞的性質和後果,建立相應的懲罰機製,把網絡虛假新聞的治理納入法律軌道上來,以此來規範網絡新聞的發布。
(李立威、王曉紅/《新聞愛好者》)
三個“加強”打造網站國際報道品牌
加強策劃和綜合。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首先搶發短信和快訊,在網頁顯著位置刊登;分管領導和編輯部負責同誌立即安排編輯緊盯事態發展,根據外電和新華社報道編譯、編發稿件,同時采取電視截圖方式加強圖片報道,並安排多媒體編輯注意采錄相關視頻新聞;在報道有一定規模後,安排骨幹編輯製作專題進行深度報道。但重大突發事件可遇而不可求,做好日常國際新聞報道同樣需要進行策劃,要注意整合相關新聞信息,做到相關新聞資料和背景材料一目了然。
加強原創與把關。為加強深度和特色的報道,可以加強約請國際問題專家學者撰寫國際時評的力度,提高網站國際新聞報道的獨家性和權威性。訪談還可以吸引眾多網民的積極參與,有益於擴大網站的影響力。在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進行“跨國連線”報道,吸引網民眼球,提升網站報道的權威性和品牌知名度。
加強創新與互動。網絡媒體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創新報道形式,加強互動交流。可以根據網民不斷變化的瀏覽網頁習慣和新出現的製作手段,通過電視截圖豐富、創新圖片報道形式,同時還可以通過嘉賓訪談、跨國連線、手機報、論壇、博客等報道形式,或創辦電子雜誌,使網站的國際新聞報道總有吸引網民眼球的亮點,有效地提高影響力。
(劉加文/《新聞戰線》)
如何突破報紙評論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