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羅浮山中話軼事,青陽宮裏會陽明。(2 / 3)

李念聞言若有所思,想起初見離恨時他說的話,心中便已有些明白。洞靈真天中果然曾經有過這麼個天河宗,隻是不知何故,最後竟然銷聲匿跡,更是到了旁人談之色變的地步,想來必是場驚世駭俗的變故。想到這兒,李念笑了笑,說道:“天色不早,師兄看起身去往青陽宮可好?師弟我交接了掌門信件,也好放下心來,細細觀賞這羅浮山的秀色。”

張百石見李念不提剛才的事,也是鬆了口氣,連忙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師弟且隨我上山去,洞天門戶離此處已是不遠了。”白琮也站起身來,對李念說道:“賢侄自與張前輩上山,我這便回去藏劍山莊。”見李念出言挽留,白琮又道:“山莊中尚有些瑣事要處理,況且我與王兄弟一別十幾年,也有許多話沒有說盡,便不陪賢侄上山了。倒是賢侄得了閑暇,定要來莊中盤桓,見賢、凝香得此佳朋不易,你們年輕人便多相處相處才是。”

李念點點頭,與張百石一道送白琮下山。臨行前張百石對白琮說道:“白執事家的二公子今年可是弱冠之年了吧?我見那孩子天資絕高,聽說傳法長老有意將他收錄門牆,在此還要先恭喜白執事了。”

白琮笑答道:“此事尚未有定論,張前輩先莫要道喜,若是小犬有幸拜在傳法長老門下,白某定然不忘張長老引薦之恩。”

“誒……你倒也不用謝我,想白家世代為青陽宮外門執事,盡忠盡職,如今也是福緣天至,到了苦盡甘來的時候了。”張百石說罷擺擺手,自拄著紫藤短杖回身向山上行去。李念本還想仔細打聽,見狀也隻得先辭別了白琮,跟著張百石身後上山去了。待到有了空閑,再向張師兄打聽此事也不遲,李念心中想到。

那麻姑山並不十分高,李念隨張百石走了隻片刻便到了山頂處,隻見前方有塊三丈高的巨石立在峰頂,上麵提著“青陽”兩個朱紅大字。張百石徑自來到那巨石腳下,口中念念有詞,又掐了個法訣,便見那巨石下從中一分為二,顯現出來個去路。

李念心知這便是青陽宮的門戶,由打那路徑進去,不消片刻間,眼前便豁然開朗,隻見真是好個去處!一座青山就在眼前聳然而立,那山上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奇峰怪石、雲霧繚繞,卻是和洞靈仙山的景色大不相同。

“此山名為東樵仙山,便是我青陽宮的立派所在,民間多有傳言羅浮舊號東樵者,說得便是此處天地了。”張百石引李念自山路而上,邊走邊閑聊著。不多時兩人到了山間的知客亭處,便有執勤的弟子候在那裏,見到有客人前來,忙駕起劍光山上通報去了。

李念在亭中等了半盞茶的功夫,山上便有數道劍光飛至,落定在亭外。光華散去,為首的是一位紅臉道人,身後跟著幾名弟子。那紅臉道人見到張百石身旁的李念,哈哈一笑,高聲道:“想來這位便是景宏真人的高徒,洞靈宗的李念師弟了。貧道妙離道人,因俗家姓羅,眾人稱羅道人的便是。”

李念連忙行禮道:“見過妙離師兄。”

“師弟不必多禮,掌門師兄吩咐我來迎你上山,他已在正陽殿中等著了。”說罷又轉身對張百石笑道:“張師兄在山下過的可還逍遙?師弟那裏有些新釀出來的好酒,改日親自給師兄送去。”

“恩……算你小子知趣,近日師兄我手癢的緊,又無錢買酒,還尋思著找師弟切磋切磋,看看平日裏是否缺了指點呢。”張百石撚著胡須說道。妙離道人聞言連忙擺手道:“師兄切莫玩笑,你已是化神境三重天的修為,我可還未成就元神,這可不是欺負於我。”

張百石白了妙離道人一眼,哼道:“平日不勤加修行,怪得誰來?”又轉對李念,拱手說道:“師弟自隨他上去麵見掌門,我尚有看護的重任在身,不便久離山門,這就下山去了。待師弟事了,若是不急著離去,有了閑暇便可去山下尋我便是。”說罷與李念、妙離道人告了聲辭,轉身起了劍光離去了。

這邊李念與妙離道人自上山去,片刻功夫便到了山頂。青陽宮不同洞靈宗,洞靈宗派中的建築多是樓閣亭台,自有些江南風韻,而此處的格局卻是極為正規的道家宮闈,與山下的衝虛觀頗為類似。在青陽宮中穿梭,自然感覺到幾分莊嚴肅穆,但又不失清靜無為、離境坐忘的道德真意。

順著青石小徑,穿過了幾處偏殿,便到了正中的正陽殿。李念遠遠望去,正陽殿外階下早有眾弟子兩邊排開,階上當中立著個中年道人,那道人兩側各有數人,都是神情煥發、氣度不凡。中年道人身著玄黃華袍,手中持柄七寶拂塵,劍眉穿鬢,目似通明。正是東樵仙山的掌教仙尊、陽神成就的朱明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