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與悲壯的碰撞
聽樂記
作者:景作人
2015年伊始,天津交響樂團對外公布了一項宏偉的計劃——“貝多芬、馬勒交響樂全集”係列音樂會(簡稱“貝馬”係列音樂會)。依照這個目標,樂團要在2015年與2016年以十一場音樂會的形式將貝多芬與馬勒這兩位交響巨人的全部交響曲演奏一遍。與眾不同的是,音樂會將以每場同步的形式演奏兩位作曲家的作品,即“貝一”與“馬一”“貝三”與“馬三”等以此類推。因此,這無疑是一個之前從未有人實踐過的宏大工程。
天津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湯沐海是這項藝術工程的發起人,這位不知疲倦、精力充沛的指揮家居然能夠想出如此“賭命”的計劃。當人們看到總節目單上的音樂會安排時,無不被“貝三”“馬三”音樂會、“貝五”“馬五”音樂會這樣的標題所震驚,就連我這個在樂團中坐了二十多年的人也對音樂會能否取得成功表示懷疑。
2015年1月25日 貝多芬《第一交響曲》、馬勒《第一交響曲》
2015年3月27日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馬勒《第三交響曲》
2015年5月21日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馬勒《第五交響曲》
2015年9月25日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九交響曲》
2015年10月23日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十交響曲》
2015年12月19日 貝多芬《第四交響曲》、馬勒《第四交響曲》
2016年3月27日 貝多芬《第二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
2016年6月17日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馬勒《第六交響曲》
2016年7月29日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馬勒《第七交響曲》
2016年10月21日 貝多芬《大賦格》、馬勒《大地之歌》
2016年12月2日 貝多芬《第八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
麵對如此令人生畏的音樂會曲目安排表,相信每一位同仁看後都會發出驚歎!
然而,天津交響樂團卻奇跡般地贏得了係列音樂會的“開門紅”。如果說1月25日的“貝一”與“馬一”音樂會還能夠讓人理解的話,那3月27日的“貝三”與“馬三”音樂會就是超乎尋常的壯舉。一場長約三個小時的音樂會,不僅對指揮與樂團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對台下的天津觀眾,也是一個高標準的測試。令人興奮的是,當晚的音樂會十分圓滿,台上的音樂家演奏有激情,台下的觀眾欣賞有耐心,雙方的修養均很高,大家都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這場音樂會的合格“參與者”。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是世界交響樂史上的“旗幟”性作品,它是號召人性解放,激發人類鬥爭精神的戰鬥號角。這場音樂會的前一天,正值這位偉大的作曲家逝世一百八十八周年,演奏這部《第三交響曲“英雄”》,也成為對英雄貝多芬的一個紀念。
天津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很熟悉貝多芬《第三交響曲》,因為他們2014年剛剛完成了貝多芬九部交響曲係列音樂會,故在演奏技術上沒有太多障礙。但由於指揮在排練安排上的微小差錯,致使交響曲的許多新處理法沒有來得及被演奏員熟練掌握。盡管如此,音樂家們還是發揮出了應變能力強的特點,在湯沐海臨場的緊湊把握下,將這部交響曲完好地獻給了現場觀眾——尤其是第三樂章中的圓號三重奏,格外精彩。
3月27日音樂會下半場的馬勒《第三交響曲》是一部長達九十分鍾的巨著,體現著馬勒非凡的自然觀和人生觀。它質樸、親切、神聖、壯麗,有著包羅萬象的氣勢和細致入微的情感。當晚的演出好似“藝術生命”的再現,將音樂融入到了全新的境界中。湯沐海的神奇再次產生奇效,他的激情掌控層次清晰、變化豐富,音樂幅度的巨大“落差”令人驚歎。天津交響樂團的整體表現亦可圈可點,無論是弦樂、管樂還是打擊樂聲部,都給人們留下了積極、投入、竭盡全力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