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顏強:金牌榜無關體育改革(1 / 1)

金牌榜的取消,是迫於更高層以及外界的壓力,而被迫做出的。金牌榜乃至各種獎牌榜、積分榜的取消,就能改變“金牌至上”的各級體育局職能,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體育進步嗎?答案是否定的。

金牌榜排名的取消還不到一周,就被發現全運會相關的規劃安排裏,一切如舊,由此再度引發對體育改革的爭議,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金牌榜排名的取消,並不是體育體製改革過程中多麼重要的大事,至少新聞出現得突然,也和整個係統調整沒有多少直接關聯。在金牌榜取消,隨即又死灰複燃的新聞追蹤中,人們才發現最初的取消和中央工作組對體育總局的調查有關;全運會架構裏,金牌榜重現也引發了相關部門包括中央紀委的關注。

哪怕取消一個金牌榜,都如此的不易。這個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國家體育管理製度,如果要獲得新生,真正煥發改革深化之後的活力,不知道會多麼艱難。

在我看來,金牌榜的取消隻是一個積極姿態,並沒有太多新的內容,因為體育總局的架構和政府性功能並不會因為這樣一種全運會、奧運會或其他賽會的競技排名而發生任何變化。更何況從事後的調查顯示,這種取消也是迫於更高層以及外界的壓力被迫做出的。金牌榜乃至各種獎牌榜、積分榜的取消能改變“金牌至上”的各級體育局職能,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體育進步嗎?答案是否定的。

金牌榜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在競技體育的培育和管理過程中,沒有金牌榜,不追求競技成績,那才是錯誤的。挑戰在於取消金牌榜,最終的目的是要改變“金牌至上”這種過於畸形的體育運動管理規範,讓體育在中國社會生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對社會進步和全民素質提升,帶來新的推動力。

所以,體育總局在壓力之下的一種表態,上行隻是開始,根本沒有到下效的影響力擴張,馬上就被發現原有的管理體製沒有本質變化,這才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實。雖然事後解釋為屬於“個別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這樣的推搪和狡辯隻會讓社會公眾對未來體育發展的前景更加擔心。

不少激進的呼聲在社交媒體上此起彼伏,例如屢見不鮮的“取消全運會”,例如更加猛烈的“撤銷國家體育總局”。這種呼聲更像是抱怨,對於現狀不滿,渴望發生變化。隻是砸碎一切的發泄從來不是改革良方,在破除舊體製的過程中殃及無辜,或者讓環境惡化,這根本不應該是改革的目的。

從管理學角度看,圖謀在係統內取得理想的創新,一直是社會管理最大的難題。如果隻是圍繞在“取消金牌榜”、“取消全運會”這些揚湯止沸的手段,於事無補,“取消體育總局”這樣的激烈建議更缺乏建設性。所以,在尋求改變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的是未來需要怎樣的體育,以及建立起怎樣的管理體係、如何區分管理和服務職能,才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中央政府的戰略規劃是希望體育產業實現大的飛躍,通過運動化生活方式的建立和深入,帶來全民素質上的提升。這是增強一國競爭力的長久之計。在這樣的大時代戰略背景下,中國體育的使命更加清晰明了,傳統的“金牌至上”顯然無法達成這樣的使命。於是,在職能轉換和管理權限區分上,相應的改革應該積極推行,體育總局取消與否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未來的體育管理部門能明白自己到底要幹什麼,要給社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一個政府職能部門不可能完成管理和服務的雙項職能,推動體育的普及、運動化生活方式的深入,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完成。管理體係的改革可以自上而下,但深入細致的改變需要由下而上,潤物細無聲。

因此,隻是批駁金牌榜的取消和複活,沒有太多意義。體育總局取消了金牌榜,各地方體育局、文體局,未必就能做到上行下效,因為現在的管理職能體係中,各梯級的體育局承載的行政職能、業績考核,都是和金牌這種競技成績掛鉤的。總局取消與否,地方上未必會保持統一,最基本的一條,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體育局領導,都是各地方任命的人事歸屬,他們隻會在其職謀其政。深入的改革需要全麵現代的戰略規劃,更需要在這一個已經無法承載新使命的體係之外,去建立新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