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種修行
她,上世紀70年代時,她還年輕,孩子也才一周歲。每天早晨,凝望著兒子酣睡的嬌態,傾聽著他均勻的呼吸,她的心裏有說不出的欣喜。幸福,隨著兒子的降臨日趨濃鬱。懷抱著“呀呀”學語的兒子,她覺得生活才剛剛開始。
誰都不曾料想,她居然身患胃癌。這個噩耗,如同霹靂,重創著她的身心,她感覺天旋地轉。
望著兒子燦爛的笑容,她的病痛減輕了許多。一歲大的孩子,還不解人世間的傷痛,他不清楚厄運已降臨到媽媽身上,也不知道一家人正被媽媽疾病的陰霾遮住了藍天。媽媽抱起他,宛如捧著價值連城的珠寶,兒子是她全部的愛和希望。她不知道撒手後,這株稚嫩的幼苗,能否茁壯成長。
腫瘤被切除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癌細胞並沒有擴散。但這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僅僅隻是判了死緩,她還得經過5年的考驗。
在病床上,疼痛稍微減輕點,她就給兒子織毛衣。一套一套地織,3歲的,5歲的,7歲的,9歲的,11歲的,14歲的……每個年齡段,她都織了一套毛衣。入夜,孩子睡熟後,她就在燈下,一針一針地織。愛人心疼地對她說:“早點休息吧,別累壞了,你現在要多休息……”她笑了笑:“你先睡吧,我想再給兒子多織一件毛衣……”夜闌人靜,她專心地編製著精致的圖案,也將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和期許,一針針織進毛衣,即便自己不能守侯在兒子身邊,至少有這些溫暖的毛衣,陪伴著孩子幸福得成長。她就這樣孜孜不倦地編製著母愛,忘記了病痛,忘記了自我。
她給兒子織的毛衣,足足有一大箱時,她竟然神奇地逃脫了死神的魔掌,安全渡過5年的緩衝期。接下來,又順利渡過一個又一個的緩衝期。如今,她已是兩鬢花白的老人,那個繈褓中的孩子,也成家立業。
當年,與她同病房的另一位病友,也是身患胃癌。醫生診斷後,宣布他還有半年的時間。結果,他隻活了一個多月。醫生說,他不是病死的,是被自己嚇死的。原來,當他得知病情後,一想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食不寧,寢不安,最終加劇了病情。他太在於自己了。
愛,其實是一種修行。有愛的付出,就會有愛的獲贈。我們的愛,都是有內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