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開足馬力,將那輛小汽車往車庫門上撞,想撞開車庫的門然後衝進來。可是,胡安
的車庫門是最近新換的鋼板防盜門,非常結實,而他的小汽車又頂在車庫的門背後,因
此,那夥人撞了幾下都沒有撞動。
那夥人見撞不開門,便打開車門跳下來,準備從車庫旁邊爬到屋頂上去,翻窗子進
來。
“何塞,快,朝他們開槍!”
守在後門的何塞一聽,馬上朝車庫那裏瞄準目標,掃出一枝幹子彈,打得那些人又
縮回了車上。
“打得好,孩子!狠狠揍一揍這幫家夥。”
胡安興奮地叫起來。
退回車上的那夥人見這邊停止了射擊,又想從車上下來。何塞一見,又是一陣猛掃,
又把他們打得縮了回去。
如此三番五次,雙方相持了好大一陣子,胡安父子倆緊緊守住後門,使對方沒有辦
法爬下車來。正當他們想再次試一試時,大街上傳來了“嗚哇鳴哇”的警笛聲。幾輛警
車正朝這裏開來。
那夥人見勢不妙,不敢再在這裏僵持下去了,便開著車子加大油門,將車庫門亂撞
一通,眼看無法得逞了,才開著車子,在警車趕到之前飛快地溜走了。
胡安父子勇鬥販毒集團殺手的事跡,一時成了《哥倫比亞人》的頭條新聞。許多人
看到這條新聞之後都深受鼓舞,但更多的人都感到一種憤怒和恐懼。麥德林販毒集團這
次失手之後,更加緊對新聞界的迫害。隻要一發現有哪位記者和新聞人士,在報紙上或
在公開場合揭露他們的罪惡活動,他們就對這些人進行綁架或暗殺,甚至連這些人的家
人也不放過。
一種暴力和恐怖,充斥著麥德林、波哥大和整個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第一大報——(時代報)的社長埃爾南多·桑托斯,麵對這種恐怖,不由
得哀歎道: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不得不乘坐防彈汽車,我知道這很可能無濟於事。但為
了建設一個美好而清潔的家園,我和我的同仁願意站在反毒前沿,對販毒分子進行堅決
的打擊。”
作為哥倫比亞新聞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社長,桑托斯的這番話和他的行動,立即贏
得許多人的支持。哥倫比亞一些政府高級官員,在這位老社長的鼓舞下,也開始積極投
入到打擊販毒活動的鬥爭之中,哥倫比亞由此又欣起了一股緝毒旋風。
不幸的是,埃爾南多·桑托斯也同樣沒有逃脫麥德林販毒集團對他的報複。
1986年8月的一天,埃斯科瓦爾派出兩名殺手冒充新聞記者,前去桑托斯家去“采
訪”他。在桑托斯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將他殺害在他的書房之中。
埃爾南多·桑托斯的死,再一次讓哥倫比亞新聞界震驚。哥倫比亞總統巴爾科在電
視台再一次呼籲,所有有良知的仁人誌上都要毫不留情地同販毒分子進行堅決的鬥爭。
他說,毒品走私已使哥倫比亞在全世界抬不起頭來,這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最大的恥辱。
他對新任哥倫比亞總檢察長的卡羅斯·毛羅·奧約斯說:
“隻要是販毒分子,都要毫不客氣地起訴、審判和引渡,你將理所當然地擁有這種
特權。”
卡羅斯·毛羅·奧約斯是1986年9月擔任哥倫比亞總檢察長的。奧約斯時年47歲,
是同拉臘和戈麥斯一樣的一位富有正義感的緝毒鬥士。在對待毒品走私這個問題上,他
的態度非常鮮明,既堅持對販毒分子進行堅決的鬥爭,又積極主張將有確鑿證據的販毒
頭目引渡到美國。
奧約斯就任總檢察長的時候,正是麥德林販毒集團暗殺最猖獗的時候,哥倫比亞的
許多高級官員,麵對這種暗殺都開始為自己尋找隱退的後路。
比如哥倫比亞的司法部部長、拉臘的繼任者恩裏克·帕雷霍在位時,也積極主張打
擊毒品走私,被麥德林販毒集團視為不共戴天的仇敵,揚言要使其成為“拉臘第二”。
帕雷霍麵對這種恫嚇和威脅,不得不多次提出辭呈,要求辭職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
命。在他的要求下,哥倫比亞政府為了保護他,答應了他的要求,任命他為哥倫比亞駐
匈牙利大使,前去布達佩斯“避難”。
不過,帕雷霍即使辭去了司法部長的職務,也同樣沒有逃出暗殺的陰影。
他去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上任不久,麥德林販毒集團就派出兩名職業殺手前去追殺。
結果在布達佩斯街頭,他被這兩名殺手盯上了,向他連開5槍。
帕雷霍就這樣慘死在布達佩斯。
麥德林販毒集團的努力,通過暗殺和賄賂已經滲透到哥倫比亞社會的各個階層,甚
至在司法機關、議會和軍隊中,都找到了他們的代言人。
1985年,一位名叫維克多·費拉的中校警官,被緝毒警察局調往波哥大市的反毒品
檢查站工作。
費拉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緝毒警官,到任以後,他積極配合波哥大的緝毒機構,工作
卓有成效。這時,他在工作中發現,這個檢查站站長的兩名警衛人員,都在秘密地為麥
德林販毒集團效勞,在為販毒人員通風報信,出賣情報。在一次緝毒活動中,費拉還發
現,被抓獲的幾名毒販被他們悄悄地放走了兩名。
事發以後,費拉立即向波哥大檢察院報告,要求上麵派人來對此事進行調查。結果,
檢察院對此事還沒有進行調查,費拉卻被調離了這個毒品檢查站。
1987年,費拉繼續向新上任的哥倫比亞總檢查長奧約斯,報告波哥大毒品檢查站站
長和他的下屬同麥德林販毒集團勾結的事實。奧約斯收到費拉的報告之後,立即派出了
調查組,對波哥大市毒品檢查站站長及其下屬進行調查。
在事情還沒有結果時,中校警官費拉卻被解雇了,並被送進了瘋人院。解雇費拉的
那位官員聲稱,費拉多年來一直患有嚴重的精神病,是一位偏執的幻想者,不但不適合
緝毒工作,還必須在精神病醫院接受檢查。
調查小組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向總檢察長奧約斯進行彙報,認為這裏麵有不可告
人的陰謀。
奧約斯得到這一消息,勃然大怒,立即派出他的副官尤斯,前往瘋人院去找費拉,
一定要把他從瘋人院中解救出來。
當尤斯帶著幾個人驅車來到波哥大西郊的瘋人院時,他們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精神
病患者。隻見費拉蓬頭垢麵,麵色黃鼎,呆癡的目光中露出一種絕望的恐懼。隻要一有
人叫他,他就渾身顫抖,跪在地下高舉雙手求饒,日裏連連在說:
“不……不……我什麼也沒有看見……那個女人真漂亮……”奶子真大,嘻嘻……,
副官尤斯見昔日那位英俊瀟灑的中校警員,居然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變成這個
樣子,心中非常難過。他見費拉經常說“我什麼也沒有看見”這句話,便知道一定是有
人對他進行了過度的驚嚇和折磨,真的讓他變得神經錯亂了。
他立即向瘋人院的院長說:“我以總檢察長的名義命令你,立即將費拉警官進行隔
離,精心護理。在護理期間除你本人和你的醫生之外,不能讓他見任何人。要在一個禮
拜內,讓他的情緒得到穩定。下周一,我再來看他。”
三天以後,副官尤斯接到瘋人院院長打來的電話。這位院長在電話中告訴他,警官
費拉已在昨天夜裏,被人毒死在他的病室。
尤斯一放下電話,馬上向總檢察長奧約斯進行了彙報。
奧約斯知道,這完全是販毒集團殺人滅口的陰謀。
費拉之死,讓這位總檢察長認識到,哥倫比亞已病入膏肓,販毒集團的黑手已伸進
了國家的每個領域,到處都能窺見他們的幽靈。他決定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要以費拉
之死為缺口,進行周密的調查,查出背後的黑手。
於是,他立即下令,將費拉生前舉報過的檢查站站長、站長的警衛人員及費拉調離
到新部門的同事,全部列入懷疑的對象,進行傳訊,一定要將此事弄個水落石出。
奧約斯的這一命令,得到了總統巴爾科的大力支持。在奧約斯的命令下達後的24小
時之內,有關的嫌疑人員全部被緝拿,關押在波哥大緝毒警察局看守所。奧約斯馬上命
令警察局對這些人連夜進行訊問。
訊問的結果,讓奧約斯等人大吃一驚。原來這位波哥大毒品檢查站站長,就是麥德
林販毒集團打入國家緝毒機構的一位小頭目,他直接受麥德林販毒集團的二號頭目奧喬
亞的指揮。在他打入緝毒機構內部的這些日子,先後放走了對多名販毒人員,並將近50
噸的可卡因由波哥大市放行,遠銷國外。
波哥大毒品檢查站站長立即被宣布逮捕。同他一起逮捕的,還有他手下的5名親信。
逮捕這位站長後,奧納斯又下達一道新的命令,馬上逮捕麥德林販毒集團的二號頭目奧
喬亞。
奧喬亞在麥德林販毒集團中,其地位僅次於一號頭目埃斯科瓦爾。但是,由於他很
早就請於此道,進行走私販毒。曾一度當過埃斯科瓦爾的“老板”。因此,他在麥德林
販毒集團中的地位並不亞於埃斯科瓦爾。隻不過是他一般不直接從事毒品交易,大部分
時間是周旋於波哥大上層國家首腦機關,主要是進行聯絡和賄賂活動,同時,還為埃斯
科瓦爾出謀劃策,共同策劃較大的販毒行動,充當埃斯科瓦爾的“軍師”。
所以,他同三號頭目萊德爾的分工是一文一武——萊德爾直接指揮走私和暗殺,奧
喬亞進行策劃和外交攻勢一一共同輔佐埃斯科瓦爾,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