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使一名無辜的大使館女仆喪生。
爆炸事件發生以後,美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立刻采取緊急措施,撤走了17名外交人
員,並馬上改建原來的辦公樓,建成了一幢地堡式的建築,每個牆角上都沒了崗哨,由
士兵防守,而且規定每一位外交人員,在大使館走動都必須身佩手槍以防不測。晚上,
則由使館外交官員輪流值班,進行徹夜巡邏。
盡管采取了上述相應的措施,但美國駐哥大使館仍然受到販毒集團的威脅,每天都
能收到他們寄來的恐嚇信,信套裏裝著一粒子彈或者是一隻死者的耳朵。恫嚇和威脅的
電話接連不斷。
麥德林販毒集團公開張榜告示,懸賞30萬美元的高價,捉拿任何一名美國緝毒官員。
哪怕是扛來他的屍體,也能領到30萬美元。此告示一貼,讓大使館所有的外交官員一時
人心惶惶,恨不得早日任職期滿,回到美國去。
1986年,麥德林販毒集團的暗殺活動達到了高潮。他們以高薪雇傭了一批職業殺手,
專門為他們從事暗殺活動。
這年6月,在麥德林販毒集團頭目萊德爾的建議下,他們特設了一所專J訓練殺手的
學校,培養職業殺手。同時,他們還組織了專門從事暗殺行動的“死亡小組”,對那些
拒不接受賄賂敢於緝毒的官員,堅決幹掉,決不心慈手軟。自從“死亡小組”成立以後,
哥倫比亞先後有50多名法官、25名記者、數百名緝毒官員和警察死在他們的手中。
自1984年哥倫比亞司法部部長拉臘罹難之後,第二位遇害的部長級官員便是哥倫比
亞緝毒警察局局長戈麥斯。
戈麥斯是繼拉臘之後,又一位力主禁毒的強硬人物。此人擔任緝毒警察局局長以後,
積極配合司法部長拉臘,對販毒集團進行嚴厲的打擊。
1984年4月拉臘遇刺之後,他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工作,企望找到殺害司法部長的凶
手,為其報仇。戈麥斯通過調查表明,拉臘上任之後,麥德林販毒集團就對他進行了監
控,把他列入了暗殺的名單之首。無論是他家的電話還是他辦公室的電話都被人竊聽了,
他所有的活動和同別人的對話都在販毒集團的掌握之中。
通過調查,他還發現有一位代號為“維他命O”的販毒人員,已打入國家安全機關,
許多暗殺事件都與他有關,襲擊最高法院是由他提供的情報。戈麥斯發現這一情況後,
感到事態嚴重,立即寫成報告上報總統辦公室,要求馬上在國家所有的安全機關,進行
一次大清查,對來曆不明或有嫌疑的人員立即立案偵破,盡快找出這位暗藏的“維他命
O”。
清查工作於1986年4月進行,“維他命”的身份很快就要暴露了。“維他命O”得到
的埃斯科瓦爾的指示是:幹掉戈麥斯,繼續潛伏。
1986年6月3日,戈麥斯通過“F-2”機要科向麥德林市警察局發一份傳真電報,電
報稱:
經總統批準,務必將貴局關押的拉雷斯等12名毒販頭目,於6月4日押往波哥大第5
號監獄,複審後將引渡美國……
——這份電報其實是戈麥斯設下的一個圈套。他要以此證明機要科副警長的身份。
電報發出之後,戈麥斯立即親自同麥德林市警察局局長通了一個保密電話。他在電
話中說:“貪局收到我局的傳真電報後,不要將拉雷斯等人押往波哥大,其中原因待日
後麵談。”
麥德林警察局長聽到戈麥斯這個指示後,非常不滿,他不明白一個全國緝毒警察局
局長,怎麼可以這樣出爾反爾,拿這種事情開玩笑。
再說,拉雷斯這12名販毒頭目,都是在攻破特蘭基蘭迪亞毒品基地時抓獲的,如今
在麥德林監獄關押了三年多。這些人隨時有被劫走的危險,這一直成了這位局長的一件
包袱。麥德林市警察局也多次向國家安全司法部門報告過,鑒於麥德林的治安狀況,請
政府立即將這12名要犯轉往波哥大。但是,一直未得到上麵的批準。理由是波哥大近來
也不安全,暗殺和劫持事件時有發生,這12名要犯暫時不能轉獄。等到波哥大的國家最
高法院遭到襲擊之後,這件事更沒有商量的餘地。
沒想到剛才竟收到緝毒警察局的傳真電報,這真讓這位一直提心吊膽過日子的小局
長大喜過望。但是,這種高興僅僅維持了10分鍾,便又被警察局長戈麥斯這個電話給攪
黃了。
麥德林警察局的這位局長放下電話後,想了想,還是決定派人派車將拉雷斯等12名
要犯押往波哥大。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有你全國緝毒警察局長的傳真電報,至於
你局長戈麥斯的電話,我就不管了。口是風,筆是蹤,即使有什麼不對,也隻好由你這
位局長去擔待了。
第二天,麥德林警察局果然派出兩輛警車和一輛囚車,將拉雷斯這12名要犯押上了
囚車,一清早就往波哥大開去。
這時,這位麥德林市警察局局長才了卻了一樁多年的心事,一身輕鬆地去找一些老
朋友打牌去了。他隻是把昨天收到的那份傳真電報,親自鎖進了保密櫃中。他想,說不
定這東西過兩天會有大用場。
果然,在上午10時左右,正在賭場上的麥德林警察局局長的手提電話響起來了。他
打開一聽,是戈麥斯那位混帳的家夥在大發雷霆。原來麥德林警察局開往波哥大的三輛
車子,在路上被麥德林販毒集團的“死亡小組”劫持了。押運要犯的8名警官3死5傷,
拉雷斯等12名要犯悉數被劫走。
這位警察局長一聽,頭上頓時冒出了汗珠,他連連說:“這·……這……”
“這什麼這!”電話中戈麥斯在大聲說,“難道你沒有聽到我說的話嗎?昨天我不
是親口對你說過,你不要把這批家夥送來嗎?你等著瞧,我要槍斃你!……”
“你聽著,戈麥斯先生,”這位警察局長經戈麥斯這樣臭罵一通後,反而清醒了許
多,他不卑不亢地說,“我一個小小的局長,隻不過是奉命行事,你不要忘記,你昨天
發給我的傳真電報還在我手中,到時候著究竟是誰挨槍子兒。再見,局長先生!”
麥德林的這位警察局長不再聽對方打官腔了,他“啪”的一聲關上了手提電話,又
對其他的幾位牌友說:“來來,該誰出牌啦?去他娘的!怪不得我的手氣今天這麼臭!”
在波哥大緝毒警察局的局長辦公室,戈麥斯這時還在拿著電話幹等,話筒裏傳來的
隻是一片忙音。他氣得狠狠地丟下話筒,恨慢地說:“這個豬玀,麥德林真是個毒窩,
沒有一個好東西!”
這時,戈麥斯很快就意識到,自己所做的這件蠢事將不可收拾。
果然沒有幾天,哥倫比亞最高檢察院派來了一個調查組,調查毒販拉雷斯等12人被
劫走的責任。麥德林警察局長拿出那份傳真電報,戈麥斯有口難辨。尤其是“經總統批
準”那幾個字,讓戈麥斯吃不了兜著走。總統雖然理解這位緝毒幹將,但國會議員卻鬧
得沸沸揚揚。最後,這位哥倫比亞緝毒警察局局長隻好飲恨辭職,才平息了這場波及哥
倫比亞政壇的風波。
不過,戈麥斯在辭職之前,還把麥德林販毒集團狠狠地宰了一刀——他將“F-2”
機要科的副警長、代號為“維他命o”的那個“臥底”抓了起來,在沒有經過任何司法
程序的情況下,派人在監獄裏把他暗殺了。因為通過那份交給他的傳真電報,就完全證
明了他的身份。那份傳真電報除了戈麥斯本人和麥德林警察局長以外,沒有更多的人知
道。而那位警察局長要想將拉雷斯等人放走,易如反掌,在關押的三年當中,完全有這
種機會。所以,給麥德林販毒集團泄露這份電報內容的,就隻有“維他命0”。
他本來是想給這位“臥底”提供一個假情報,沒想到那位麥德林市混帳的警察局長
把假戲真唱了。
戈麥斯刺向麥德林販毒集團的最後一刀,也給他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戈麥斯辭職後,在波哥大郊區的私人別墅中賦閑,他打算過一段時間後,和一位青
年時代的好友合夥開一家公司,來打發這種權力失落的時光。
1986年11月17日,他帶著妻子和一位女兒,準備去波哥大的馬球場去玩一玩。結果
他們三人出門坐上了汽車,剛一發動汽車就爆炸了。這是一輛藍色的“馬自達”轎車,
隨著一聲巨響,它和它的主人都成了碎片,一團烈焰在熊熊燃燒。
事後經警察部門調查,發現是有人在汽車的發動機裏,事先安放了一顆炸彈。這是
一起惡性的蓄意謀殺事件。事情發生後,已下台的哥倫比亞總統誇爾塔收到了一封匿名
信。寫信人在信中說:
“感謝你在作為總統的最後日子裏幫了我們的大忙,但維他命O的血不能白流……”
這封匿名信,坦率地告訴了這位已下台的總統,誰是殺害戈麥斯的凶手。
這讓誇爾塔悔恨不已。
戈麥斯的死,讓哥倫比亞正直善良的人們,又一次沉浸在悲痛之中。盡管他是一位
已經辭職的政府官員,但剛剛上台的哥倫比亞總統巴爾科還是為戈麥斯舉行了隆重的葬
禮。
據有關消息說,巴爾科總統正在考慮重新起用戈麥斯,可惜他沒有等到那一天。
戈麥斯的死,並沒有讓麥德林販毒集團的謀殺活動畫上句號。無論是麥德林還是波哥大,依然籠罩在暗殺的恐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