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背後插刀子(強推求收,雙更求票)(2 / 2)

隻可惜北魏雄赳赳氣昂昂的出師大典,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多長生天的眷顧。

柔然自從上次在盛樂舊皇宮兵敗,便算到了北魏定會反撲。柔然的可汗王帳本來就隨水草而定,不斷移動。得知北魏即將對柔然用兵,大檀便連夜帶人將可汗王帳移動到了極其隱蔽的地方。

拓跋燾入了草原以後近半個月,同零兵散勇的柔然人遭遇了幾次,可均不是柔然主力。偶爾抓了俘虜,誰也道不出王帳如今究竟在哪個位置。不隻是拓跋燾的中路軍,陸真和長孫翰分別帶的左右路兩軍境況亦是如此。

浩浩蕩蕩的八萬大軍,看起來是如此壯大,可是跟廣闊浩渺的草原比起來,也不過是堆砂礫。

拓跋燾狠狠道,“就算是把草原一寸一寸搜過去,朕也要把蠕蠕人找出來。”

這話誰也不敢搭腔,因為眾人都心知這是沒可能的事兒。若是再不能將可汗王帳的位置找出來,等入了冬,補給艱難,這支大軍若繼續留在草原中,等著他們的不是凍死就是餓死。

與北魏狀況的一潭死水不同,南邊的境況可以稱得上是瞬息萬變了。

何盧遣人將魏皇的詔書帶回給梁翁後,梁翁便是再不願意,也隻能承認,檀邀雨才是仇池現如今真正的主公。

楊盛雖說從南宋借了兵,可那些南宋兵到了武都郡附近紮營後,便再未有任何動作。梁翁派了探子去查,發現來的皆是南宋宮中的宿衛將軍謝晦的人馬。想是宋皇劉義符如今也就隻能差遣差遣宮裏的侍衛了。竟然讓負責守衛皇城的宿衛軍千裏迢迢地跑來仇池替楊盛撐腰。

可惜莫說這些宿衛軍本就不滿這差事,皆是應付了事。就說這宿衛軍的統領謝晦,同檀邀雨的父親檀道濟也是私交甚好。

退一萬步說,謝晦怎麼可能為了一個不問政事,隻知道玩樂的皇帝,去得罪檀道濟這位兵權在握的顧命大臣?

梁翁得知這些後,也不知是真是假,竟一病不起。府中傳出話兒說,梁翁是因為自覺愧對先君,未能替他的子孫護住仇池的王位才病倒的。

這話就有點兒讓人玩味了。既然覺得愧對先君,就該力挺楊盛。可梁翁最初就被楊盛罷免的相位,所以無論如何,梁翁都沒可能擁立楊盛回國。因此梁翁索性病倒,也間接承認,楊家這王位是保不住了。

梁翁這一倒,仇池國內的各臣公立刻分成了兩派。有人站到了秦忠誌這邊,力挺檀邀雨,這些人多以青年臣子居多。而老臣們始終不希望有任何改變,咬死不肯認檀邀雨。

由於仇池國小,一個臣子家中往往不止一人在宮中任職。這就導致了一家中,可能父親是支持楊家的,但兒子或孫子卻站在檀邀雨這邊。宮中事務突然變得混亂不堪,各臣子家也常常是老子和兒子吵得雞犬不寧。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站到楊家這邊的老臣中,竟意外地少了姚正姚老將軍。作為一眾老臣的標杆,他和梁翁對於楊家的支持,才是楊氏牌位依舊擺放在太廟的主要原因。如今梁翁借病無法理事,姚正本該站出來,挑起大梁,他卻在此時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