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大力推動教育裝備走出去的建議(1 / 2)

關於大力推動教育裝備走出去的建議

前沿

作者:黃剛 高帆

教育裝備與教師、教材並稱教學資源三大基本組成部分,也是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同時,由於教育具有普遍性、示範性和前瞻性,教育裝備往往會成為社會生產領域技術裝備的重要參考因素。因此,教育裝備的國際輸出對全方位拓展國際市場具有很大的推動力。

1 國際教育裝備市場情況

教育裝備,尤其是職業教育裝備是工業發展的配套組成部分,市場需求量巨大,特別是在外國政府貸款項目和國際金融組織(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伊斯蘭銀行等)貸款及援助項目中,教育裝備都是其重要內容。當前,各國對教育重視程度不斷加強,隨之對教育裝備投入也相應加大。國際教育裝備市場需求有兩個明顯特點:發展中國家需求增長迅速、對信息化教育裝備需求加大。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更加重視職業教育對解決就業和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而職業教育對實訓裝備的依賴較大,客觀上帶動了國際職教裝備市場的增長。而有條件的發展中國家同時更加重視高等教育中的理工科專業發展,這也帶動了相關實驗室設備的需求增長。

國際教育裝備市場供應主要由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企業主導,並占據高端市場,其中歐洲企業由於其發展時間長等占有優勢,在國際市場中更具影響。中國產品在中低端市場有一定競爭力,也為歐美企業OEM生產部分高端產品,但總體國際市場占有率偏低。近幾年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企業的競爭力增強,成為我們重要競爭對手。

2 我國教育裝備行業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教育裝備企業計有2500餘家,其中中國教育裝備行業會員企業近2000家,大致可分為三類:1)單一產品型,隻生產一個或幾個學科產品的小微企業,這類企業一般年銷售額低於1000萬元,企業數量占到總量的80%;2)學科綜合型,產品覆蓋多個學科,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和集成服務能力;3)集成服務型,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為主,自主產品較少。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伴隨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帶動和促進了我國科教儀器行業的發展,國內科教儀器的產能、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快速、大幅提高,部分科教儀器骨幹企業具備與國外同行競爭的水平和基礎。近年來,在國際教學儀器市場上,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市場,我國教學儀器設備以其品種齊全和良好的綜合性能價格比,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

3 教育裝備“走出去”的意義

隨著經濟和科技力量的全麵發展,我國的教育裝備行業與工業製造業領域形成了有效的對接,特別是職業教育體係為國家的裝備製造業輸出了大量人才。尤其是在“軌道交通”“石油采煉”“數控技術”等方麵,國內教育裝備通過技術優化,形成了一整套係統化的配套實訓教育體係。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政策的提出,對當前形勢下的海外發展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裝備製造業的“走出去”與教育裝備“走出去”具有相對應的緊密聯係,作為先期準備和有效配套,教育裝備更加易於被接受,在一定意義上,中國教育裝備產品可以成為中國品牌“走出去”的先導。

2015年5月16日,國務院頒布《關於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總體任務提出將與我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願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開展合作,並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麵,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行業作為重點,分類實施,有序推進。在上述12個重點行業中,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體係全部可以覆蓋,教育裝備的出口應當成為促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教育裝備國際市場主要份額由歐美教育裝備廠商所占有。公司的資質、實力、知名度等要素對國際教育裝備項目的授予至關重要。教育裝備的發展為國家工業技術產品的輸出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以德國為例,菲斯托公司作為一家知名教育裝備企業,在全世界具有廣泛的市場占有率,其產品標準已經成為教育裝備產品標準的重要參考,而其通過教育裝備產品的出口,帶動了其相關工業產品(如控製係統、電力設備等)的出口,可以說這個企業也為整個德國製造的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起到了積極拓展作用。中國製造產品基本隻能占據教育裝備低端產品中的小部分,與之對應的是,許多中、高端產品的加工地為中國,但品牌為國外品牌。國際市場需求與國內企業獲取的國際市場份額產生了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是國際用戶對國內教育裝備產品的認知度不高,銷售渠道缺乏。發達國家經常采用政府貸款的形式將本國的教育裝備輸出海外,創建品牌知名度,從而占領國際市場。而我國對外貸款項目更多是投向土建等工程項目。因此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出現了中國政府修建學校而發達國家提供課程及教育裝備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