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各地年夜飯薈萃(1 / 1)

中國各地年夜飯薈萃

華北

北方地區春節喜吃餃子,其寓意團結,表示吉利和辭舊迎新。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和樂趣,曆代人們在餃子餡上下了許多心思,比如在餃子裏包上錢,誰吃到來年會發大財;在餃子裏包上蜜糖,誰吃到意味著來年生活甜蜜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除了準備過年必不可少的餃子外,從臘八就開始著手準備各種寓意十足又美味的年菜。等到除夕那一天,紅燒魚、烤鴨、燉羊肉、四喜丸子等擺上餐桌,隨便拿來一個,絕對可以獨當一麵,代表著華北地區濃濃的“年”味!

西南

西南地區的人們酷愛吃臘味,一到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忙著灌香腸。用鬆樹葉、柏樹枝和花生殼熏製,熏上一周後,臘腸就可以掛在灶頭上或者屋簷下了。到了春節,臘腸的水分揮發得剛好,蒸熟之後就成了年飯裏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除臘味外,西南春節菜式中還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內容。如傳統鍋料“毛血旺”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香烤桂魚”“水煮魚”等寓意年年有餘;“酒釀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

炒菜比較費時費力,西南地區年夜飯裏不少人選擇吃火鍋,有人認為,過年就要“火”一點。火鍋熱氣騰騰,火辣辣,用豬骨頭熬湯,麻辣調料,蘑菇、青菜、豆腐、粉絲、羊肉、魚頭等,內容非常豐富,吃起來很過癮。此外,涼菜也是不容忽視的,一般家庭都會做上一兩盤可口的涼菜,如麻辣肚絲、鹵水牛肉、熏雞翅、薑汁皮蛋、涼拌魚腥草、酸辣白菜心等,讓辛勞了一年的家人吃得舒心又健康!

東北

東北人非常重視年夜飯的質量,下館子吃年夜飯的潮流自然很多人追捧,但總有相當一部分家庭選擇最傳統卻最具年味的過節方式。春節最重要的三十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忙活才有節日氣氛。通常這頓飯必須包括所謂的“四大件兒”,即雞、魚、排骨和肘子,隻要缺了其中一樣,這頓飯就顯得非常不“地道”、不“東北”。小雞燉蘑菇、紅燒鯉魚、醬排骨、油燜肘子,還有外焦裏嫩的鍋包肉、管夠的豬肉燉粉條、香噴噴的蘿卜燉牛肉和火候到位的拔絲地瓜,再拌上個酸辣爽口的涼菜,想想就流口水。一般家庭年夜飯在下午四點左右開始,全家人圍坐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西北

西北菜泛指我國西北地區的菜係,大致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地方風味。西北菜總的特色是“三突出”:一為主料突出,二為主味突出,三為香味突出。在西北年夜飯中,羊肉往往是年夜飯不可或缺的主角,如手抓羊肉、羊蠍子、烤羊肉串、孜然羊肉等都是具有濃濃西北味的佳肴。另外,麵食也是西北人過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如拉麵、炒麵、燴麵、拉條子、饃饃、油炸米糕等,形式多樣,口味獨特。

江浙

江浙兩地經濟繁榮,名人雲集,更是江南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南料北烹”“口味交融”,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江浙菜肴”,以選料嚴謹、注重本味、清鮮爽嫩、工藝精細、菜式典雅而聞名海內外。在江浙一帶,年夜飯除了要講究色香味俱全外,還喜歡每個菜都有好意頭,與吉利、發財掛上鉤。人們都堅信,年菜寓意吉祥,吃著這道菜的每一個人,在往後的生活中一定大吉大利、一帆風順、好運連連!

珠三角

珠三角地區的地方風味菜以粵菜為主,粵菜是我國著名四大菜係之一,以特有的菜式和韻味獨樹一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粵菜”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等組成,而以廣州菜為代表。它有著悠久的曆史,以其用料廣博而雜著稱。據粗略估計,粵菜的用料達數千種。粵菜最講究的是“意頭”,年夜飯更是喜歡充滿喜慶氣氛的“意頭菜”, 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蠔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寄托一家人的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