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大研究生鬧市中賣牛肉粉(1 / 1)

北大研究生鬧市中賣牛肉粉

創業理財

創業之初,張天一既是老板,有時又客串大廚。客人們大多不知道他是北大的碩士研究生。

寸土寸金的北京環球金融中心一個40平方米的門麵裏,24歲的湖南常德伢子、北京大學法學院2014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張天一開了一家常德津市牛肉粉店“伏牛堂”。和他一起創業的三個小夥伴更是有碩士、MBA,還有前公務員。職業前景光鮮的北大高才生,為何會選擇開牛肉粉店?

在北京朝陽區環球金融中心M樓,旁邊就是高大上的渣打大廈,周圍不乏法式大餐、日本料理等高端環球食肆。張天一的店就開在這裏,40平方米,月租金近萬元。這家開在高檔寫字樓裏的牛肉粉店和街頭店很不一樣,店堂敞亮,牆漆沙發色彩鮮明,更像一家西式快餐廳。更不一樣的是它的海報招牌:“碩士粉,良心粉”“我們是90後,在環球金融中心,為自己上班。用知識分子的良知,在他鄉,還原家鄉的味道”。

為何選擇開牛肉粉店,張天一認為,一是自己有鄉土優勢,二是借鑒了互聯網思維。曾在讀本科時就創業開過兩家餐館的張天一,最終決定選擇家鄉人人愛吃的牛肉粉。從今年2月開始籌備,他回到常德,走街串巷地吃遍了常德的百餘家米粉店,最後他選了一家口味最正宗的牛肉粉店拜師學藝,確定配方。2月中旬回到北京,他幾乎走遍了北京城,最終決定把牛肉粉店開在環球金融中心。此時,他已經搭上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有媒體記者問他,本碩一起讀了6年法律,工作卻完全無涉法學,你覺得浪費時間麼?張天一回答:在我看來,除了具體的條文,法律背後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和思維。用一種思維去做事情,就不那麼限製行業了。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把“北大學生賣豬肉”“清華學生當保安”之類當作炒作的噱頭,而是尊重每一個職業崗位時,這個社會才算是正常的。

張天一的店裏不設服務員,擺放三個垃圾桶,顧客用完餐,自己收碗,將垃圾按照殘湯、塑料碗、筷子紙屑的順序分好類。作為履行環保責任的獎勵,他們則回饋一份水果。“我們要把牛肉粉做成藝術,做成受人尊敬的行業。”張天一說。(文/李卓 據《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