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姬守先:活躍在抗日戰場的國際特工(1 / 2)

姬守先:活躍在抗日戰場的國際特工

黨史珍聞

作者:王崇

活躍在抗日戰場的國際特工、中國共產黨黨員姬守先,是秘密抗日組織——大連抗日放火團的創建者,由他指揮的爆炸、燒毀日軍軍用設施和物資的行動達78次。1942年12月9日,姬守先英勇就義。他曾以“鐵血衝開自由路,奮勇打破勝利關”的詩句表明心誌,他的戰友則如此讚揚他的氣節——凜然大節冰霜色,照盡匪徒肝膽寒!

姬守先(亦作“紀守先”),原名姬興周,1910年3月28日出生於吉林省伊通縣大王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九一八事變後,青年姬守先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3年11月,姬守先結識了中共黨員陳洪飛,並受其影響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蘇聯紅軍參謀部領導的“北滿國際情報組”工作。姬守先似乎天生就是幹特工的材料,他在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裏遊刃有餘,舉重若輕地搜集和傳遞著各種有用的情報和信息。

赴蘇學習

1933年12月底,“北滿國際情報組”選派姬守先到蘇聯參加情報工作學習班。在位於莫斯科郊區的蘇聯紅軍參謀部某秘密軍事學校裏,姬守先開始了緊張的學習和訓練,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政治、無線電、燃燒、爆破、射擊、汽車駕駛、秘密工作等。姬守先勤奮刻苦,廢寢忘食,各項成績都名列前茅,畢業時已成為一名信念堅定、心思縝密、身手敏捷的“職業特工”。

1934年7月,姬守先奉命來到上海,與國際情報組駐中國的總指揮A·鮑維爾接上關係,擔任其聯絡員。A·鮑維爾對各地的工作部署、人員調動、經費分配等指令,均由姬守先下達,各地情況也要通過姬守先彙報給A·鮑維爾。姬守先將秘密聯絡總站設在上海德度牙科醫院,另在天津建立聯絡點,遙控指揮大連、奉天、安東等地的情報組,對日軍的軍需工廠、軍用倉庫、飛機場、碼頭等重要設施進行破壞。

抗日放火

在當時,大連是日本對中國乃至世界進行擴張侵略的後方軍需基地和海陸聯運的交通樞紐,因此,國際情報組駐中國總部把大連作為戰略破壞的重點區域。在極其危險複雜的環境下,姬守先不斷選派得力幹部到大連發展抗日組織,並製定了嚴格的秘密聯絡方式及單線聯係等工作紀律。1934年秋,後來聲名顯赫的“大連抗日放火團”建立起來,姬守先派人對其骨幹成員進行了放火、爆破等特工技能的訓練。

1935年,姬守先綜合各方麵的情報,認為時機條件已經成熟,隨即向各地情報組下達破壞敵目標的指令,並重點指示大連抗日放火團把大連甘井子工業區的日本重要軍需生產廠——“滿石”“滿化”和日本關東軍陸軍倉庫等處作為戰略破壞目標。

1935年6月25日晚8時許,位於大連甘井子的日本“滿洲石油株式會社”倉庫突然燃起大火,陣陣刺耳的警笛、警報聲響徹大連夜空。大火撲滅後,據日本侵略者計算,損失約為2500日元。“滿石”火災的失火原因尚未查明,僅僅兩天之後,離此不遠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器材倉庫又燃起了一場大火,大量建築材料化為灰燼。7月13日,日本關東軍大連倉庫又冒出了衝天火光,大量軍隊給養被燒毀。據當時的新聞報道,日軍損失物資價值6.1萬日元。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發生了3起火災,日本殖民統治者大為震動。大火都是在夜半無人時毫無征兆地燒起,而且事後找遍火場,連半點人為縱火的痕跡都沒有。日本侵略者甚至從國內找來消防專家勘察火場,最終還是一無所獲。

從1935年到1940年,姬守先先後指揮爆炸、燒毀日軍軍用設施和物資78次。其中,在大連放火57次;在安東爆破鐵路1次;在天津放火10次,爆破鐵路6次;在北平爆破鐵路1次;在青島放火3次。燒毀的軍裝、石油、糧食等物品,可供日軍兩個師團(6萬人左右)使用一年。放火行動使日軍在華後方基地遭受沉重打擊,大大削弱了日軍侵華戰爭的軍需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