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會神抓好最大政績
卷首語
作者:李滿春
中國曆史上有不少重大之問,黃宗羲之問、黃炎培之問、李約瑟之問、錢學森之問等。這些提出問題的,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研究人文科學的,也有研究自然科學的。雖然這些發人深省的“曆史之問”視角不同,但有一個共性特點,皆為學者之問,又都是問別人。
今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也有三個“是不是”之問:“是不是各級黨委、各部門黨委(黨組)都做到了聚精會神抓黨建?是不是各級黨委書記、各部門黨委(黨組)書記都成為了從嚴治黨的書記?是不是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成員都履行了分管領域從嚴治黨責任?”這一最新“曆史之問”與以往的最大不同是,不是“在野”之問,而是執政之問;不是學者之問,而是領袖之問;不是疑惑不解之問,而是胸有答案之問。答案就是,“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大局看問題,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
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建工作的新論斷、新定位、新要求,放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偉大工程偉大事業,這是對“三大規律”特別是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最深刻把握,是對世界各國執政黨執政得失的最清醒認知,是對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最嚴肅提醒,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最莊嚴宣告。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形象和威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僅直接關係黨的命運,而且直接關係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命運、民族的命運。黨建政績是一切政績之本,如果我們黨弱了、散了、垮了,不隻是黨的事業不成功,還有因亡黨而亡國的危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是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勳的心聲,也是我們黨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中堅持不懈的追求和目標。翻開中國的曆史巨卷,遠在周朝的時候,就曾對“愛民”有一個經典的解讀,“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這堪稱是對小康社會、大同社會理想的具體描繪。然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新中國的誕生,讓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是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富了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新征程,將讓中國人民強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特質,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歸根結底,縱觀國史、黨史,隻有黨建抓出最大的政績,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才能真正有機統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才能健康順利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抓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真正把黨建作為最大政績,要以黨的“五大建設”為抓手,以黨的“五個基本”為主調,以“五位一體”為格局,以“五個現代化”為目標,把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落實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偉大實踐中,堅持一手抓偉大工程,一手抓偉大事業,推動黨務和政務、業務深度融合,始終把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要通過建設製度體係,特別是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黨建考評體製和機製,堅決防止把黨建當軟任務,防止把黨建當副業,防止黨建成為“短腿”,防止黨建為業務工作“讓路”。每一位真正的共產黨人,都要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工作生活各個環節,特別是要通過抓“一把手”,實現“一把手”抓,努力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的生動局麵。
□本欄編輯/高文生